思科(Cisco),2013年《财富》美国500强中排名第60的公司,全球互联网行业数一数二的巨头,全世界第一台路由器,就是思科发明的。
这么牛的一家公司,为何拒绝了上海等城市抛来的橄榄枝,偏偏选择了杭州?在与其他城市的激烈争夺中,杭州又是如何脱颖而出的?
这背后,还真的很有故事。日前,本报记者找到了市外经贸局副局长朱菁——她的另一个身份,是杭州市思科中国总部项目工作小组组长,请她来讲述杭州与思科结缘始末。
思科寻求合作伙伴
这个消息被杭州“盯”上了
说起来,要跟“高大上”的伙伴搞合作,在讨论如何合作前,有件更为重要的事:及时知道对方的动态消息——人家就算要设立中国总部,总不可能发个文昭告天下吧。知道人家想干嘛,才能有下一步的动作。
得到思科想在中国找合作伙伴的第一条消息,颇有些机缘巧合。2011年下半年,浙大网新控股的快威科技给杭州市领导打了个报告,说是思科要在中国选一个靠谱的合作伙伴,快威科技作为候选之一,尽管本身实力不俗、希望很大,但他们还想再加点筹码:希望与市政府签订一个合作备忘录,以证明企业与政府的合作很不错。
作为职能部门,当时杭州市外经贸局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觉得这么大一件事,不能光是企业忙活,市里应该做点什么。
经过仔细的思考,杭州走出了第一步棋,叫加深印象。2011年9月23日,趁着思科全球副总裁来杭州考察合作伙伴的机会,浙江省商务厅、杭州市政府、思科公司和浙大网新共同签署了旨在推动思科——网新合作平台落户杭州、共同开展“智能+互联城市”合作的备忘录。这个备忘录里面没有具体项目,主题就一个:欢迎思科来参与杭州智能互联城市的建设。
所谓智能互联城市,简单来说,就是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运用,包含了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生活等多项内容,从而构建一个智能的生产、服务、生活体系,让城市中的每个人享受健康、平安、便捷、和谐的生活。作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杭州一直大力推进信息产业发展,把构筑数字杭州、建设天堂硅谷作为城市发展的“一号工程”。
既然没有具体项目,为什么要签?杭州有自己的想法:像思科这样的公司,签署备忘录这种代表公司行为的事,都是要经过董事会确认的。这也就相当于给了杭州一个在思科董事会成员们面前露脸的机会,这些董事们知道北京、知道上海,但不一定知道杭州啊!杭州的目标,是把“hangzhou”这个标记,植入董事会的决策层。
备忘录签了,第一印象挺不错,接下来才有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