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玻璃基板占面板厂商总成本比重为12%-14%,总体来讲,国产基板价格便宜10%以上,以10%价差估算,国产化配套将提升面板厂商净利率1.2%-1.4%,而面板厂商的净利率为4%-5%,10%的价差有助于提升面板厂商净利润20%以上,所以面板厂国产配套意愿强烈。
上游寡头竞争利润丰厚
显示产业链必须以冗长形容,目前中国在显示终端以及面板领域已经占据了一席地址。终端以彩电为例,中国是最大彩电生产基地,国内市场上中国品牌占70%以上的份额。在面板领域,随着京东方、华星光电的大举投资,特别是京东方一家就坐拥三条8.5代线,有预测显示,到2016年中国大陆地区面板产能将超过台湾,成为全球第二。
不过产能和利润却是两幅画面。目前面板厂利润平均在7%左右,彩电整机厂商毛利率应该在10%到15%,净利更低。但是在面板的上游却别有洞天。群智咨询研究总监李亚琴表示,2013年玻璃基板厂商毛利率水平在65.6%左右,液晶材料厂商毛利率为30%,偏光片厂商毛利率则为28%,扩散膜,包括聚酯基膜都有30%以上的毛利率,IC领域也有30%以上的毛利率。“毛利率高本身跟寡头格局有很大关系,不充分竞争,也与中国厂商的技术能力以及配套能力比较低有很大关系。总而言之,这是一个非常具有高价值的环节。”
据了解,以玻璃基板行业为例,市场份额主要被4家厂商瓜分。康宁和其与三星的合资公司三星康宁共占据整个玻璃基板市场的半壁江山,日本玻璃巨头旭硝子和电气硝子分别占据25%和21%,安翰视特占据4%,全球近110亿美元的玻璃基板利润蛋糕主要被康宁和日本厂商分食。
在这些产业链中,中国厂商还处于弱势地位,本地化产业配套能力仍不足。在玻璃基板领域,国内主要配套企业主要为彩虹和东旭光电,不过产能主要集中在6代线和6代线以下,东旭光电董秘办表示,高世代线的投资计划还没有具体信息披露。
在偏光片领域,群智咨询向南都记者提供的调研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大陆本土面板厂,即京东方、华星光电、中电熊猫、天马、龙腾等,对偏光片的实际需求规模为4800万平方米,而中国大陆本土偏光片厂商,深圳三利谱和盛波光电,实际出货供给规模为268万平方米,偏光片的国内自给率仅为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