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新热门”
2002年12月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开启了市政公用事业的改革大门,以BOT为主的PPP创新模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推广,经过十余年的发展, 政府在采购环境公共服务领域已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商业模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市场上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负责任的环境服务提供商。
然而传统商业模式在服务质量、效率、资金等诸多方面,难以满足各方要求,并且传统的商业模式以独立的项目为单位,拆解了环境服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使得环境改善和治理的整体效果不强。
在此情形下,合同环境服务的出现成为一种必然,主要源于其拥有以下特征及优势:
◆ 以环境治理效果为付费依据,将服务商的经济效益与服务效果挂钩,用经济手段激励服务商提高质量,重视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环境服务市场整体水平的提升;
◆ 有助于政府环境管理方式的转变,由相对简单的污染物排放管理,转向更加综合的环境整体质量改善,使政府对环境服务的采购更加综合化、持续化;
◆ 可以把短期、大规模的一次性投入,转化为长期、稳定的服务采购,解决地方政府在预算法约束下的资金困境;
◆ 对环境服务商的专业性要求提高,可以促进环境服务业的优胜劣汰,有利于大型综合环境服务商的形成。环境服务商可获得更为广阔、灵活的操作空间,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同时获得更高收益;
◆ 将显著降低由于拆解环境服务产业链各个环节产生的高昂的交易成本,为实现环境服务的全过程成本最小化提供根本动力,从而降低减排成本,提高减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