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在“2014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上看到,在一条模拟的车架装配线上,一台车架被送到安装位置上,周边四台机械手臂一齐上阵,短短几十秒的时间就将车架安装完毕。
机器人的方便高效使其迅速渗透到各个工业领域。汽车是当今运用工业机器人最广泛的行业,而诸如电子、LED、食品、金属加工等行业近来也开始大规模使用机器人。此前,海尔就传出将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富士康也在今年的股东大会上提出将把机器人引入到iPhone6的生产线上。
业内人士认为,机器人要在工业领域得到大规模普及,关键在于下游数量众多的项目承包商(即系统集成商)成套解决方案的能力如何,也即能否满足生产企业的“私人定制”服务。
系统集成打开市场
整条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可分为上游零部件制造、中游整机制造和下游系统集成三个环节。由于上游环节受到技术制约,国内厂商目前在整机制造和系统集成两个环节更加活跃。
目前,由于关键零部件仍大量依赖进口,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整体成本偏高。新松机器人事业部市场总监荆晓南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依靠规模化量产来降低生产成本,而系统集成则是一条打开市场的便利之道。
记者在新松机器人展台看到,公司展出了焊接、打磨、装配等多款机器人产品。荆晓南介绍,新松机器人虽然以生产机器人整机为主,但是也会做下游的系统集成业务,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
“通过系统集成,公司可以与客户建立直接的销售渠道,对产品的销售具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对客户需求有了深入了解以后,反过来可以向上游推动机器人的研发和制造。”荆晓南说。公开资料显示,新松机器人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已涵盖汽车、电子、医药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