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去年,我县实施“机器换人”项目共71个,设备总投资约3.1亿元,据初步测算,这些项目竣工后,预计可减员近500人。今年,在进一步推进“机器换人”项目过程中,将继续减少用工,预计可达3000人左右。“机器人”的入驻,大大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为企业节约了一定的用工成本。但反观之,这些被“机器人”从生产线上“挤”下来的员工让人不得不在心中画上一个问号,他们去哪儿了?
昨日,带着疑问,记者来到了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在这里得到了答案。“绝不辞退一个员工,这是我们董事长储吉旺非常明确的态度。”如意公司副总经理叶国云告诉记者,近两年,公司共投入5000万元用于“机器换人”项目的开展,分别从电焊、精工等几个生产线上换下约80名工人。如何安置这批“失岗”工人,如意公司确实动了一番脑筋。
“培训后转岗,把工人安排到装配等目前还未能实现全自动生产的车间中,这是其中一种选择。同时为了保证员工待遇不会因转岗而受影响,储总特别决定在转岗半年内,工资达不到去年平均水平的,按照去年平均水平照发。”叶国云说,有了这一层待遇保障,无疑给转岗的工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同时,如意公司还将考虑借助新产品的研发来给企业内部创造新的工作岗位。
“技术和管理人员现在确实不好招,让熟悉本公司业务的员工,再回到学校深造,能为转岗成为技术管理人员奠定基础,也可以为公司储备一批技术和管理人才。”叶国云说,公司已投入80万元用于员工再培训,目前已有160余人在夜大接受数控技术、管理学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系统学习。如今,在如意,兴起了一股读书学习潮。
“机器人”的出现,取代了一线工人高强度、高风险的生产工作,而被“机器人”挤下生产线的工人,将通过再培训,进一步提高个人专业文化知识和素养,进而走向全新的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