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21-80392549

吐槽李嘉诚:3D打印食物不能反客为主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4-10-10 来源:[标签:出处] 作者:[标签:作者] 浏览次数: 101
核心提示:
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动物保护意识的逐渐提高,人造食品领域成为一个新兴的领域。最近,这个领域更因为商业之神李嘉诚的接连大手笔介入而赢得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肉”的投资项目。“3D打印肉”是什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一位研究员介绍,利用糖、蛋白质、脂肪、肌肉细胞等原材料打印出的肉,具有和真正的肉类相似的口感和纹理。做成的鲜肉特别有弹性,烹饪后肉质松散且有嚼头,不逊于真正的肉,而且同样含有真正肉类所含的营养元素。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从现在的72亿增长到96亿,而且平均单人对肉类摄入的要求还要再增长一倍,动物性蛋白质的稀缺将恶化饥饿问题,那么,价格更低廉、消耗资源更少的替代性食品将前途无限。所以,尽管我们现在觉得人造肉和人造蛋怪怪的,说不定某天就会惊叹,果然还是“李首富”有眼光。

  虽然目前多数人对人造食品的态度都是“吐槽”,虽然人造食品的很多技术目前还只能在实验室中得到应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人造食品技术创新的热潮已经来临,各国都在“向人造食品时代过渡”,甚至有人说“人造食品将是21世纪人类的主要食品”。人造食品源源不断涌现可谓水到渠成,吐槽再凶也阻挡不住科技进步的车轮。

  不过,笔者觉得人造食品将成主要食品的说法未免有点危言耸听,因为环境资源毕竟还能支持相当数量的天然食品生产,而且人造食品本身的技术完善和实现大规模生产普及也是急不来的事。在可预见的未来,人造食品只能作为一种新增的食物来源,充当餐桌上的“外援”,不可能反客为主。

  说白了,“人造食品”其实就是精深加工食品,它们的出现并不是为了取代天然食物,而是使某些原料充分发挥它的资源优势,为加工食品市场提供更多的选择。人们对食物的选择是多方位的,不但要考虑风味儿,还要考虑价格、饮食习惯等。姑且不说“人造食品”的口感不及天然食物,中国人本身也不如欧美人习惯食用加工食品。而诸如“打印牛肉”这样的天价“人造食品”,经济上也不具备可行性。人造食品来了,既不必刻意猎奇,也不必专注吐槽,理性看待做出有利的选择就好。

工博士工业品商城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商城( www.m.eepottsltd.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电话:021-31666777
新闻、技术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邮箱:syy@m.eepottsltd.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