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产厂商而言更是如此。Android市场成就了国产平板的快速崛起,同时也也让国产平板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温柔陷阱。为了能够降低成本,多数国产厂商选择代工厂为其设计产品模具,因此诞生出不少外观看上去雷同,除去品牌LOGO不同并无任何差别平板产品。尤其是一些国产“山寨”厂商,千篇一律的产品模具让人无法分辨它们的不同。在性能方面,国产平板也无太大区别只是一味的参数堆积,尤其是在如今性能过剩的时代,一些明显差别也仅仅体现在跑分软件上。而唯一能够凸显不同之处就在于系统方面,虽然Android系统通过深度定制可以强化产品特色,但实际上能够利用这一优势获得加分产品并不多,小米MIUI系统虽然在手机市场中颇受好评,但移植在平板电脑上还是有着诸多的不足。品牌实力是一方面,缺乏积极的创新能力是导致国产平板在同质化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的最主要原因。
Android平板竞争越来越乏力
敢于和苹果IOS对抗的Android系统,曾经被行业寄以厚望。Android系统不断优化追赶,积极推出新版让人欣慰,但目前与苹果IOS系统对抗中仍有很多先天不足。首先Android是开源系统, 所有品牌都可以采用,由于各家厂商的研发水平不同,所搭载的硬件配置也是参差不齐。导致它们推出产品在体验上拥有很大差异。同样谷歌在Android系统系统研发上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为了顾及不同厂商硬件配置,Android系统无法达到最高效率运行,冗余的系统让Android平板大打折扣。能够有实力改变Android系统并能够在定制系统道路中形成自己风格的也是凤毛麟角。对于大部分国产Android系统平板厂家来说,仍然循规蹈矩按照既定路线出牌,而这一现状很难得到切实有效的改变。
由于群龙无首,Android平板难以达成行业统一标准。雷军曾在微博上呼吁,“各家安卓平板屏幕大小不同、分辨率迥异,适配难度大,再加上单款销量不高,导致研发者移植热情不高。小米平板选择和iPad mini一样的视网膜屏,是反复思考的结果,目的就是一样的大小和一样的分辨度,方便移植iPad应用。建议大家考虑:采用一样的分辨度,共同改善安卓平板现状”。余承东也在微博上作出了回应,他表示:“当前安卓平板主流屏幕比例是16:10,对4:3比例屏幕的适配还不够好。赞同大家一起来推动安卓应用软件开发商们适配不同显示比例与分辨率,丰富与完善安卓平板应用软件体验,促进Android平板生态链的发展”。华为和小米都是国内厂商中的代表企业,希望双方的这种争论和背后对产业链的思考能够推动国产安卓平板电脑竞争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