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走访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以及迈智机器人培训中心,为您揭开机器人的诞生历程。
用雪糕棍也能制作机器人
如今,听到“机器人”三个字,大多人的反应首先是“有趣”,其次是“昂贵”。高成本变成一道无形的屏障,把许多人挡在了通往机器人制作的道路上,中小学也很少开设这样的课程。但在中山,有个培训中心带领学生用雪糕棍等几乎零成本的材料,做出了各种常见、简易的机器人,让更多孩子走进机器人的世界。
只见3个小小的机器人,在各自的跑道上迈开了步伐,有的机器人非常稳健,方向准确,步调干净利索;有的机器人虽然有点摇摆,但也算性能稳定;有的机器人结构类似小鸡啄米,憨厚可爱;有的机器人采用关节传动,霸气十足,各个机器人的形态丰富。这就是制作最为简单的双足竞走机器人,类似于小时候玩的上了发条就能一步一步向前走,边走边打鼓的玩具。
这些机器人世界的入门技术,只需要一些小木条或者雪糕棒,加上一个简易的马达,通过设计和组装就能变成灵活的机器人,小孩子也能够制作出来。
“这机器人是怎么做的呢?”记者问道。“制作机器人首先是画图,然后通过软件模拟,做零件和组装,最后再进行编程。”迈智机器人培训中心的老师谢福浩介绍道。
据了解,根据不同的机器人,中心开设了不同的课程,如制作“黑白分拣机械手”,老师会从最简单的双足、四足机器人的制作开始教起,随着课程的开展,逐步会涉及到寻光摇头机器人、机械手制作、机械手夹持结构,程序流程图设计等相对较复杂的项目。
“我们主要是想通过逐步让学生了解如何制作机器人,让学生们独立进行新事物的创造,并对自己的想法加以实现与验证,使孩子们在动手的同时,也能锻炼想像力和创造力。”谢福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