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用机器代替部分工人的做法,如今并不鲜见。迫于人工成本增加、熟练工种难招等现实困难,很多企业将“机器换人”作为转型升级的一条路。
【浙江】
2014年上半年,“机器换人”为浙江人均劳动报酬带来14.5%的增幅。浙江省提出,下半年,将率先在工业强县(市、区)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机器换人”的全覆盖。
从近日召开的浙江省经信委半年度工作座谈会上传来消息,浙江省上半年以“机器换人”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投资和设备工器具购置费用,同比增长11.8%和10.6%,分别占工业投资比重的65.2%和42.0%,人均劳动报酬增长14.5%。
下半年,浙江省将力争超额完成“机器换人”项目5000项、技术改造投入5000亿元的年度目标任务,并通过对大型企业和小微企业“机器换人”的组织引导,率先在工业强县(市、区)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机器换人”全覆盖。
【珠三角】
今年以来,广州、佛山、中山等地也相继出台政策,推进“机器人换工人”。珠三角不仅更广泛地使用机器人,还要打造机器人或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已列入珠三角多地未来发展议程。
广州提出到2020年打造两三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形成超千亿元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2013年深圳机器人和自动化产业的产值超过了200亿元,提出要以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为重点,建设国内一流智能装备产业基地;东莞则力争2016年全市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到350亿元,到2020年达700亿元;佛山顺德借全国唯一“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的东风,规划明年智能制造产业规模超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