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讯——2012年我国
平板显示产业产值突破700亿元人民币,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1.2%。然而,上下游配套产业的滞后,给产业继续发力拖了后腿。
面板生产线的投资规模将接近3500亿元人民币,再加上上游材料和装备的投资,我国平板显示产业的投资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
产线,2012年国内TFT液晶的需求量按满产预估大约是90吨,考虑产品的切换以及稼动率等因素,实际液晶采购量应该在70吨左右。“但国内两家主要液晶供应商石家庄诚志永华显示材料有限公司(下称诚志永华)和江苏和成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出货量大概只有6吨左右,只占国内市场的8.5%,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被德国Merck、日本的JNC和DIC几家公司所占有。”诚志永华总经理王奎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坦言,目前我国液晶国产化的比例非常低。在他看来,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大的技术瓶颈是国内企业的整体发展力量薄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生产厂家对使用国产化材料的积极性还不高。要提高国产液晶在我国TFT-LCD产业中的市场份额,不仅需要我国企业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竞争力,更需要政府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有专家认为,政府应该把TFT-LCD产业的国产化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在资金配套上给予原材料企业大力支持,同时在政策上鼓励TFT-LCD厂商使用国产化材料。
件的一个基本部件,也是我国配套产业环节中的一个“软肋”。尽管该部件只占液晶面板总成本的17%,但最为娇贵,运输成本非常高,且其产量直接影响到5代线以上彩色滤光片等零部件的产量。然而,我国基板玻璃多依赖进口,实际从事基板玻璃生产的企业也比较少。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包括量产、在建、延期以及拟建的本土化液晶基板玻璃生产线总计30条。其中包括,4.5G生产线3条,5G、5.5G生产线17条,6G生产线10条。2012年,我国基板玻璃的总供给面积不足1300万平米。如果这些生产线全部量产,预计在2015年前后基本可以满足我国6G以下面板产线的需求,但我国液晶面板产线未来将以8.5G为主,当前国内的基板玻璃还不能满足这方面的需求。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秘书长梁新清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我国基板玻璃企业来说,良率、成本、技术、质量和专*5个方面是今后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方向。据了解,目前,国内公司中,彩虹、东旭(含中光电)两家为国内基板玻璃的主要供货厂家,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成品率,降低成本,使产品更具竞争力。
目前,我国玻璃基板产业还处于初建阶段。在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名誉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高鸿锦看来,当企业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之后,就需要扩大市场占有率,使自己站稳脚跟,否则,已取得的成果很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而复失。因此,现阶段我国玻璃基板企业能否适当管控好投资冲动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