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健康素养指人获取并理解环境与健康基本知识,同时运用这些知识对常见的环境与健康问题做出正确判断,树立科学观念并具备采取行动保护环境、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
据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报告,所监测的102种疾病中,有85种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就保护自身减少污染危害,参与编写《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朱忠军介绍说,环境污染造成健康危害的大小与暴露程度有关。人们如果认识到这一点,在雾霾天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减小暴露,那就是对自己健康的保护了。
朱忠军表示,《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着眼于每一个体的健康保护,希望通过增强公众的环境与健康知识储备、提高意识,让公众在日常生活中懂得正确保护自身健康。
“我们还希望公众通过树立环境与健康基本理念,掌握基本知识,进而由知识改变行为。其中,‘尽量减少使用私家车,多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绿色的出行方式,有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如果人们知道却做不到,那它只是个知识;如果人们知道后能在生活中做到,那就是素养。因此,素养内涵比知识广。尽管有些内容已属老生常谈,但只要做到知行合一、认真遵循,仍会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朱忠军说。
据悉,《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分为基本理念、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三个部分,以普通公众为对象,主要针对环境污染相关健康问题展开,围绕生活实际筛选出“良好的卫生或行为习惯可预防儿童铅中毒”、“遇到污染环境危害健康行为时,应主动拨打12369热线投诉”等30条针对公众环境与健康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把握环境与健康素养基本内容范本,也为今后开展环境与健康科普工作明确了重点内容,为评价公众环境与健康素养现状提供了基本参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