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初,TCL先后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正式迈开“国际化”步伐。如李东生所言,国际化没有坦途:2006年上半年TCL净亏损7.38亿元,全年被曝亏损20多亿元。
经过十年打拼,2013年半年报数据显示,TCL集团收入390亿元,同比增长近32%,其中海外市场增长38%,高于国内约12个百分点,电视销量全球排名第三,以7.3%的全球市场份额超过了索尼,核心业务主要销量的增速都在20%以上,“远远超过多个国家的GDP增速。”
李东生:未来TCL代工业务将完全独立
回顾十年国际化征途,从产品代工到海外市场品牌自营,TCL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彩电、家电业扭亏为盈?未来十年,又靠什么扬帆起航?面对强劲的韩国三星、LG等竞争对手,该如何应对?
10月11日,李东生在成都举行的TCL集团全球合作伙伴大会间隙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
国际化成败在企业能力
NBD:TCL从产品代加工到代理品牌、再到品牌自营,十年间最大挑战是什么?
李东生:最大问题在于企业自身能力的提高。一方面,TCL现在海外业务团队大部分是从国内业务团队培养起来的,管理团队核心以中国人为主,他们成长的过程也是企业国际化能力提升的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国际化业务拓展,特别是大的跨国并购,也帮助TCL在能力、观念、文化等方面引入更多国际化因素。
NBD:为什么你认为最难的不是“行业竞争白热化”?
李东生: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你无法改变,只能提升自己。中国产业竞争力提高,给中国企业国际化创造了条件,中国已然是大部分消费电子产品的最主要产地,企业应该好好利用这一大环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