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论坛传出的消息称,近日获得国家发改委“路条”的项目有七个,以大型央企为主,集中于新疆、内蒙古等地。桑建新的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核准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已达十个,总产能935亿m3/年,投资金额超过3200亿元。
其中,仅最新的“路条”获得者——中石化新疆准东煤制气示范项目一家,其建设规模就达每年300亿m3,相当于2013年北京全市预测年用气量的三倍,亦为我国目前最大的煤制气项目。由中石化、华能新疆等共建,连同配套的中石化“新粤浙”管道一起,估算总投资达1830亿元。
此前,相关方披露,第一个由国家发改委核准的煤制气示范项目将于2013年年底实现对北京供气。该项目由大唐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市燃气集团等共同出资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兴建。
与这些已经获得“路条”合法身份的项目相比,徘徊于审批门外甚至已经未批先建的项目数字更为庞大。
能源化工专业咨询机构——亚化咨询2012年度煤化工报告称,仅在新疆,正在建设和规划中的煤制气项目就有近30个,年产能力超过1000亿m3。资料显示,内蒙古呼伦贝尔华能伊敏煤电公司60亿m3/年项目、新汶矿业集团(伊犁)20亿m3/年等项目已在开工建设。
记者根据公开资料进行的不完全统计显示,目前,全国拟在建的煤制气项目逾60个,合计年产能逾2600亿m3。而据国家能源局预测,2015年,全国预计天然气消费量为2300亿m3。各地上马煤制气的热情可见一斑。
从收紧到松绑
以煤制气,一直被视作“富煤”的中国破解“少气”窘境的一柄利刃。
“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共批准了包括大唐克什克腾旗项目在内的四个煤制气示范项目,合计年产能约150亿m3,近乎2012年北京市全年用气量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