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对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此类新技术,需要在出台相应的技术标准时更加重视安全问题。实际上,国内通信企业早些时候已经开始正视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有不少利用国内厂商设备替代美国公司设备的成功案例。眼下一些专家正呼吁尽快利用网络升级和改造的机会替代美国产品。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棱镜门”、“窃听门”给我们放映了一部现实版的信息谍战大片,再次提醒我们,在使用从欧美进口,没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互联网软硬件产品的同时,谈信息安全只是痴心妄想。科技无国界、地球村只是美好的传说,国家之间的竞争和暗战却无时无刻不在,当我们正享受海外科技巨头带来的美好科技体验时,却没有注意自始至终有一双眼睛在盯着我们,可以时刻窥探国家的隐私。
当然,笔者并不是鼓吹排外,只是希望我们应该有一种觉醒和紧迫感:在涉及核心安全的技术方面,能够加快研发,早日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在重要部门的设备方面,尽快实现完全国产化,特别是核心部门要采用国产产品,这在欧美国家也是惯例,如美国《购买美国产品法》规定,除例外情况,联邦政府机构在采购供最终使用的产品时,必须购买美国产品。
正如瑞星安全专家指出,只有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制度相互配合,才能避免核心机密被类似的“棱镜”项目所窥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