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作为下一代城市生活形态,正在引领城市建设新方向。过去的两三年,是智慧城市试点探索的阶段,火热程度非同一般。无论是出于城市转型和管理提升的真实需要,还是政府部门政绩考核或形象塑造的需要,各地政府部门纷纷贴上“智慧城市”的标签,似乎不提“智慧”就跟不上时代。在住建部已经发布的两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中,绝大部分城市启动了大范围的智慧化建设,智慧应用“乱花渐欲迷人眼”,没有在试点名单上的城市也纷纷踊跃申报。展望2014年,“智慧城市”建设仍将持续升温,但要推动其健康发展,形成更强的服务城市转型和造福民众的正能量,我们更需要在高温下进行诸多冷思考。
应用是否真正为城市和居民所需要?近几年,在智慧城市的实践探索中,一些智慧化应用在提升城镇化质量、提高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确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有一些应用因一时冲动建设,使用者寥寥或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由于认识不够完善、缺乏系统经验,一些试点城市建设贪大求全、求大求快、盲目投资现象明显,造成了资源浪费,这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初衷是相背离的。智慧城市建设归根结底是要服务于城市内的各机构,归根结底是要让应用服务于民众。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在考虑共性的同时,还应注意对接城市的实际需求,立足城市特色,因地制宜开展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运营,保障智慧城市建设既能满足城市服务管理需求,又能充分发挥城市的优势资源和个性特征,避免照搬其他城市的发展模式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如何让智慧系统更好地关联,发挥更大的协同效用?在信息化发展的初期,由于整体设计能力的不足,以及缺乏信息化统筹机制,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往往以项目为中心,政府各部门独立建设了一系列的信息系统,逐步形成了随意生长的“系统丛林”,在“丛林”中,系统之间互不相连,信息资源重复采集、互不共享,造成许多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如果这种局面继续延续,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等老问题,大大增加了智慧城市建设失败的风险。
专家指出,顶层设计是解决智慧城市发展难题的可行途径。顶层设计是在智慧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指导下,旨在为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提供指导的整体规划。顶层设计主要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各重点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避免分散投资和重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