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将这种狙击称作“潜规则”,就在于在美国政客眼中,“中国”和“国家安全”是生事的两大法宝。只要来自中国的投资,美国政客都会拿着放大镜甚者哈哈镜观察,只要有一点不入眼的细节,就不惜极力渲染。而他们渲染的一个由头就是国家安全――在国家安全这面大旗下,美国政府一贯标榜的自由贸易等诸多原则,统统让路。
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最强、军队最强、创新力最强,情报收集能力也最强,它的国家安全真就这么脆弱?其实,从这一系列狙击事件中,我们看到的,不是美国人严谨的调查能力,而更多的是想象能力。在当年的3C om收购问题上,当时的《华盛顿时报》就发挥“索引”功夫指出,华为老总任正非曾是军人,以此暗示华为就是中国军方的代表,最后佐证出的一个论点就是:将3Com出售给中国华为,将损害美国国家安全。
军人身份就会是军方背景?真是荒唐。且不说现在西方企业掌门人中,很多都有在军队服役的经历;更别提以前炒得沸沸扬扬的所谓中国窃密案,自“斯诺登事件”后,世界方知道,原来美国政府才是窃听的绝顶高手!
其实,在华为遭狙击事件中,华为背负着的是“中国原罪”,背后不乏商业的图谋。毕竟,作为中国的电信巨头,华为有着同样先进的产品,但却有着更让客户满意的性价比,在市场竞争中,欧美巨头丢盔弃甲,因此运用“国家安全”这个大棒,就成为西方政客的不二法宝。更何况,对中国企业挥舞大棒,也有助于显现西方政客的“政治正确”,骗取些支持和选票。
华为的遭遇,其他中国企业也曾碰到。2005年,中海油并购美国尤尼科公司,也因美国政客有关“国家安全”的指控而无果而终。此外,三一集团关联企业在美国投建风电厂,也因为所谓“国家安全”不得不放弃。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在中亚、在非洲的一些商业并购,也经常遭遇西方政客的“格外关照”。
美国政府口口声声说欢迎中国的崛起,认为中国发展也是美国的机会,但在具体案例中,总不乏有政客上下其手,并对华为等中国领军企业暗下黑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美国的言论保持清醒的认识,一方面要苦练内功,增强竞争力,让对手输得心服口服;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不能总是被暗算玩弄,从政府到企业,要加大对美方的博弈,应让美方清楚地知道,自身都言行不一有何资格来要求中国做这个做那个;来而不往非礼也,别忘了,美国企业在中国也有庞大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