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52年,工业革命发祥地英国伦敦也发生过“雾都劫难”,造成数万人死亡。而在反思苦果之后,英国通过《清洁空气法》强制关闭了火电厂,改造供热锅炉、减少煤炭用量,采用新兴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物。历史经验表明,要治理雾霾大气污染,能源结构的调整是十分必要且卓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及挑战
大规模的雾霾爆发是压垮传统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增长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是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刻不容缓的最终警报信号。
一方面,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危机,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实现能源结构转型、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手段,国际能源格局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全球主要国家电力发展规划中,可再生能源发电规划比重均呈现上升趋势,而非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则下降。美国规划预测2050年实现8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欧盟制定了2020年20%、2030年27%的、2050年80%可再生能源的贡献目标。尤其是德国,规划到2020年、2030年和2050年,分别实现35%、50%、80%以上的电力消费来自可再生能源的更高目标。
我国政府近年来也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高度重视。自2005年颁布《可再生能源法》以来,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涉及行业发展规划、技术研发、管理规范、经济激励等各个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初步统计,2013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7.6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可再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由2012年的8.4%提高到9%。自2000年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以年均15%的速度保持增长,2013年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0%,达到3.8亿千瓦,年发电量1万亿千瓦时,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8%和8%。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中,以风电发展最为迅速,2013年我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1449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7716万千瓦,年发电量13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占全国电力消费总量的比例为2.6%,超过核电成为中国的第三大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