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21-80392549

海思/展讯等推进4G 国产IC业迎来曙光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4-10-10 来源:[标签:出处] 作者:[标签:作者] 浏览次数: 111
核心提示:
网综合报道:2013年底,随着4G牌照的正式发放,国内移动芯片技术及产业开始实现从“有芯”到“强芯”的突破。但对比国内外芯片企业,国产芯片产品仍以中低端市场为主,利润率低,时刻面临国际巨头进入中低端市场挤压生存空间的严峻挑战。专家指出,在当前的产业格局下,我国移动芯片需要加强对核心技术研发、关键设备采买以及核心专*授权等支持。

产业的大力支持下,国内取得了从“无芯”到“有芯”的重大突破,涌现出一批初具国际竞争力的设计企业,与国际顶级企业间的技术差距在不断缩小。

  二位表示,在LTE芯片方面我国已基本跟上国际水平。“目前海思、展讯、联芯、中兴微电子、创毅视讯、重邮信科、国民技术等已实现LTE基带芯片的商用供货;海思、展讯等多家企业已经开展TD-LTE、TD-SCDMA、LTE-FDD、GSM和WCDMA五模芯片的研发,并采用目前最先进的28nm工艺设计,2014年多款平台即可实现商用。LTE-Advanced多模芯片的研发目前也正在进行,预计2014年可发布测试用样片”。

  而在应用处理芯片方面,“2011、2012、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智能手机应用处理芯片出货量分别为0.97、2.58、3.18亿片,目前国产化率达到25%,增长态势明显”。

 挑战:“国产化”与“规模化”

  在4G牌照对国产芯片带来的利好之下,周兰、李文宇也不讳言称,在当前的产业格局下,我国移动芯片要实现进一步突破升级,在市场拓展、技术提升、产业合作等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

  二位工程师指出,目前国内多数芯片企业实力和国际领先企业差距较大,产品以中低端市场为主、利润率低,时刻面临高通等巨头进入中低端市场挤压生存空间的严峻挑战,未来随着设计技术及工艺技术升级的难度加大,面临差距拉大再次掉队的风险。

  另一方面,大带宽、高速率、高性能、低功耗的发展需求需要引入28nm甚至更高工艺,而目前我国28nm芯片产品仅有少量供货,尚未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无法满足国内企业的新产品研发需求。

  因此,周兰、李文宇建议,国产芯片商抓住4G机遇,通过运营商终端集采、终端企业整机研发时优先采用国产芯片,加快内需市场移动芯片国产化进程,推动移动芯片产业规模快速放大。

工博士工业品商城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商城( www.m.eepottsltd.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电话:021-31666777
新闻、技术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邮箱:syy@m.eepottsltd.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