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位表示,在LTE芯片方面我国已基本跟上国际水平。“目前海思、展讯、联芯、中兴微电子、创毅视讯、重邮信科、国民技术等已实现LTE基带芯片的商用供货;海思、展讯等多家企业已经开展TD-LTE、TD-SCDMA、LTE-FDD、GSM和WCDMA五模芯片的研发,并采用目前最先进的28nm工艺设计,2014年多款平台即可实现商用。LTE-Advanced多模芯片的研发目前也正在进行,预计2014年可发布测试用样片”。
而在应用处理芯片方面,“2011、2012、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智能手机应用处理芯片出货量分别为0.97、2.58、3.18亿片,目前国产化率达到25%,增长态势明显”。
挑战:“国产化”与“规模化”
在4G牌照对国产芯片带来的利好之下,周兰、李文宇也不讳言称,在当前的产业格局下,我国移动芯片要实现进一步突破升级,在市场拓展、技术提升、产业合作等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
二位工程师指出,目前国内多数芯片企业实力和国际领先企业差距较大,产品以中低端市场为主、利润率低,时刻面临高通等巨头进入中低端市场挤压生存空间的严峻挑战,未来随着设计技术及工艺技术升级的难度加大,面临差距拉大再次掉队的风险。
另一方面,大带宽、高速率、高性能、低功耗的发展需求需要引入28nm甚至更高工艺,而目前我国28nm芯片产品仅有少量供货,尚未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无法满足国内企业的新产品研发需求。
因此,周兰、李文宇建议,国产芯片商抓住4G机遇,通过运营商终端集采、终端企业整机研发时优先采用国产芯片,加快内需市场移动芯片国产化进程,推动移动芯片产业规模快速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