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一旦MH370上发生罕见的情况:应答器和ACARS系统被人工关闭——结局就像现在一样,人们需要花费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寻找其最终的踪迹。
有技术没钱买雷达覆盖率低
马航MH370的搜寻过程反应出诸多航空技术追踪难题。
全球民航监控系统的主要支柱是地面雷达,飞机上应答方式的次要雷达(SecondaryRadar)则是增强信号:发射出确实位置与特有辨认飞机身分的信号以便地面雷达确认,但雷达覆盖的范围只有地球的十分之一。在浩瀚无际的海洋与沙漠以及澳洲大陆,仍有众多缺口。
更糟的是,飞机上的次要雷达,比如机舱内独立的”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可以手动关闭,或因机械故障等原因而失灵。这意味着只有在多数军事基地中的某些特定地面雷达能够侦测到飞机行踪。即使如此,他们只能指认出雷达萤幕上的小亮点就是失踪的飞机,却不能准确定位。
卫星追踪技术也未能奏效。在印度洋上由卫星侦测到由不明飞行物体所发出的信号,只能定位成向北或向南、完全相反的两大弧线。
大约有六成的民航机都使用一套卫星追踪系统,这套系统能够每一秒发送信号,传送飞机的位置、速度与其他信息,并且准确掌握飞机行踪到十英哩之内。但不幸的是,失踪的马航370并非其中之一。
专家指出,航空业必须接受这项科技成为业界标准,并发展出一套系统以预防机舱内的任何人关闭追踪系统。
危机通报系统漏洞百出
马航科技失踪和搜寻过程还暴露出,全球适航性警告通报系统存在重大漏洞。
寻找马航370航班的初期,曾出现一个比较耐人寻味的发现,FAA早在2013年六月,就发现一架波音777飞机机身装设卫星天线的地方,出现一处40公分的裂痕。然而直到今年二月,才正式下达直接命令,通知所有航空公司与飞机制造商针对所有类似机型,进行全面清查与修复。
MH370的波音777-200ER型号也在该命令影响范围之内。虽然根据波音说法,失踪的飞机并没有装设卫星天线。
FAA曾面向全球发出安全警告,但马来西亚航空并不是美国航空公司,并不在美国航空管理局的管辖范畴之内。换句话说,这个适飞性警告系统也暴露出无法全球性协调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