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出行业倡议 构建产业集群
第三届中国仿真技术产业高峰论坛在成都温江举行
第三届中国仿真技术产业高峰论坛在成都温江举行
5月18日-19日,第三届中国仿真技术产业高峰论坛暨成都(温江)数字化创新峰会在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推动仿真关键技术解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工程院院士杜修力、谭建荣与工信部、四川省及来自国内航空航天、运载装备、智能制造、工业软件、医疗健康等相关领域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500余位领导、专家、科技工作者参加了大会。大会由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主办,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仿真技术产业分会等承办,中国航空学会结构与强度分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虚拟现实分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安全技术分会等协办。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联合中国仿真技术产业高峰论坛参会单位,共同发出如下倡议:一、瞄准世界仿真技术前沿,凝心聚力,心无旁骛,开展仿真关键技术研发,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二、激活创新动力,探索产业发展模式,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国际一流的仿真产品、仿真服务及仿真平台。三、用仿真科技赋能传统产业,降本增效,创新发展,助力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国际竞争力。四、以行业应用为牵引,以典型场景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主力军,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生力军,加快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生态建设。五、加强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等标准化建设,立足实用,注重实效,占领仿真标准制高点。六、共商、共建、共享,加强行业自律,做好社会各界沟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行业的繁荣发展。七、充分运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升产业链的韧性和安全。八、加强多层次仿真人才培养,夯实发展基石,筑牢创新根基。九、持续锚定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目标,深化仿真作用,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十、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仿真技术产业力量。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理事长田玉萍在致辞中讲到,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成立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是一家具有经济性、统战性、国际性、综合性的全国性社会组织。仿真技术经过七十多年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商业、教育、社会、经济、医疗、交通、生活、文体、娱乐等众多领域,特别是航空航天、信息、生命、材料、能源、先进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在解决重大工程问题和“卡脖子”关键技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论是神舟系列飞船、华龙一号核电站、时速 600 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车、C919 大飞机等“国之重器”的成功研制,还是我国家电、汽车、电子、装备制造等行业的产品创新实践背后,都离不开仿真技术的支持。
工业与信息化部原一级巡视员解三明在致辞中说,中央提出了稳定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的要求,对我们是较大的挑战;而且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仅仅在26%左右,比欧美国家低10个百分点以上。2022年工业软件产品收入仅实现2400亿元,占整个软件业务总收入的比重仅仅2.2%。我国工业软件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而核心工业软件产业发展更是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工业仿真软件80%被外企垄断。解三明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一是深入梳理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和难点,加快以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二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入融合,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中共成都市温江区委书记、温江区人民政府区长马烈红在致辞中介绍,温江位于成都主城区正西,因“雪山之水至此始温”而得名,涵养了四千年的古蜀文明,流淌着田园牧歌的无限诗意,连续四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当前,温江正坚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幸福温江?美好之城”奋斗目标,奋力抒写“中国式现代化”温江答卷。我们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圈链思维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围绕“BT+IT”融合发展推动医药健康地标性产业集聚突破,加快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精密制造等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前瞻布局脑科学、生物芯片、基因治疗等新领域新赛道,持续培养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我们持续积蓄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的发展动能,联合电子科大、西南财大、川农大、成都中医大等驻温高校打造环高校知识产业圈,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运营中国(成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构建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特别要与朋友们分享的是,今年初科伦博泰以118亿美元与默沙东签约,不仅刷新了创新药交易的全球纪录,也标志着温江药企ADC创新药的研发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们着力构建以亲而有度、清而有为为特质的一流营商环境,坚持向互联网要效率、向流程再造要效率、向简政放权要效率,在全国首创“提醒服务”和创建天府商务服务区,深层次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12345”亲清在线企业诉求专班专员服务,用“尺度、速度、温度、力度”快速解决企业需求,让企业和员工发财致富、让城市和社会发展进步。
本届论坛举办形式为“1+8+8”模式,共设1个主论坛,工业仿真软件研发应用与开源共享、空天结构设计与仿真技术、虚拟样机与数字孪生、汽车与轨道交通仿真、工业互联网与工业智能、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暨创新设计、数字人/数字病人暨医疗仿真、资源开采与能源化工仿真等8个专题分论坛,以及8个特色交流活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在“数字设计与数字孪生: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的报告中指出,“数字孪生将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内容,结合beplay体育注册登录 、5G、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数字孪生的应用空间正不断扩展,但在运用中要注意高效协同、无缝衔接。”谭建荣分析称,在数字孪生和数字化设计中拥有八大关键技术:包括复杂装备多源异构数据转换与集成技术、复杂装备几何-物理-行为-工况建模技术、复杂装备数字孪生多性能耦合分析技术、大数据驱动下的数字孪生行为仿真技术、复杂装备全生命周期作业过程仿真技术、智能车间布局规划与生产调度优化技术、运行状态可视分析与故障智能预测技术以及基于增强状态的维修维护操作导航技术。面向未来,谭建荣认为数字孪生存在三大发展趋势。首先是拟实化趋势,涉及多物理建模。“产品数字孪生体在工业领域应用的成功程度,取决于产品数字孪生体的拟实化程度,研究如何将基于不同物理属性的模型关联在一起,是建立产品数字孪生体、继而充分发挥产品数字孪生体模拟、诊断、预测和控制作用的关键。”第二个趋势则是全生命周期化,亦即从产品设计和服务阶段向产品制造阶段延伸。谭建荣指出,现阶段有关产品数字孪生体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产品设计或售后服务阶段,较少涉及产品制造阶段,数字孪生体则将会在产品生产制造阶段的研究与应用方面成为全新热点。此外,集成化、与其它先进技术融合也将成为全新趋势。谭建荣认为,现阶段数字孪生体的各个环节之间仍然存在断点,如何将数字纽带技术作为基础技术,并结合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增强现实(AR)技术等先进技术有机融为一体,是数字孪生的下一个研究方向。
三一集团副总经理郄永军,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电子政务建模仿真国家实验室主任蔡成涛,航天科工集团北京仿真中心科技委副主任朱文海,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数字化技术中心常务副总监程星华,达索系统大中华区仿真技术总监白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杰青任磊,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高性能计算技术与应用发展部主任金钟,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工程仿真中心主任郎玉玲,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陈建江,青岛数智船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滨,比亚迪汽车产品规划和新技术研究院发动机系统开发部技术总监施俊美,西南交大国家轨道交通与自动化工程中心轨道交通数据贯穿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金炜东,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创新研究总院CAE总监徐章禄,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刘加利,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教授、博导王生楠,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起降动力学学科带头人刘冲冲,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导郭大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成楠,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导,复杂系统安全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柴毅,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郭兵,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先进核能技术研究院实验研究与分析室副主任李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自动控制系副主任、副教授、博导刘永奎,广东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燧光)CEO贺杰,雪浪云高级副总裁、雪浪工业软件研究院副院长郭翘,中国第一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主任吴振昕,济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济大长江节水装备技术研究院院长吕冰,北京华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空军事业部总经理张建康,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冯春,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连志龙,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副主任王文彬,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吴北民等分别做了“仿真驱动的工程装备正向研发体系建设”、“数字与智能船舶技术”、“MBSE:系统工程与仿真的融合”、“数字化赋能新型显示产业”、“智慧化仿真驱动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迈向智能化”、“超级计算与仿真应用”、“全周期仿真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汽车底盘零部件单品海量开发模式下的思考”、“工业仿真软件研发应用思考与实践”、“基于开源构建中国自主工业软件新生态”、“面向发动机全场景喷雾产品设计的仿真工具开发与验证”、“基于监测数据的高速列车转向架关键部件状态识别”、“beplay规则 汽车电驱系统开发仿真若干关键技术”、“高速列车气动噪声技术研究”、“计算机辅助飞机结构损伤容限分析系统研制及应用”、“飞机起降动力学分析算法开发及软件研制”、“数字孪生脑及其应用进展”、“机器人心脏手术与虚拟仿真技术研究”、“工业系统智能监测与运行安全评估”、“网状结构多价值链数据处理关键技术”、“基于核电预测性维护技术平台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初探”、“工业机器人高可信数字孪生及其智能应用”、“下一代元宇宙,从环境物体与人的虚实融合开始”、“基于数字底座的高端装备数字孪生及产线孪生的实践与探索”、“智能网联仿真测试能力构建与思考”、“创新设计探寻设计本质规律及引导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进化”、“装备论证与验证的数字化技术路线”、“连续-非连续单元法(CDEM)及其在资源/能源开采中的应用”、“射孔爆轰冲击仿真分析技术研究”、“无人机在江西电网应用研究”、“高场超导离子源磁体多场环境下力学行为分析与实验研究”等。论坛组织进行了两场高端对话,第一场是“智能制造和仿真技术”,从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到未来发展前景,以及各种挑战解决方案,特别是仿真技术的重要作用,深入浅出,精彩交锋,引发众多启示。第二场是“工业仿真软件:新时代、新发展、新风口”,从新时代的机遇,到国际一流团队的打造,以及重点行业的实践,特别是资本市场的运筹帷幄,焦点炽热,亮点频频,让与会者拨开迷雾、看见未来。
赋能地方产业发展,发挥科技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积极作用。会议同期举办了聚焦“BT+IT”建设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专题座谈会,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高性能计算技术与应用发展部主任金钟、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李永杰作主题分享,就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片区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提出意见和建议,加快片区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融合集聚发展,致力打造世界级“BT+IT”融合发展产业集群。
第三届中国仿真技术产业高峰论坛暨成都(温江)数字化创新峰会的成功召开,为加强仿真技术基础研究,推动仿真技术产学研用融合,助力“卡脖子”关键技术解决贡献了积极力量。(周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