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21-80392549

LED照明:“弯道超车”很可能会摔死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4-10-10 来源:[标签:出处] 作者:[标签:作者] 浏览次数: 96
核心提示:
网讯 弯道超车的成功是建立在技术扎实、车身稳固、时机准确、速度把控得当等多种因素之上的,存在一定风险,如果操作不当,很可能会摔死。回归 LED行业中讨论,即企业人对自己企业行为的风险要有准确的预估,并综合考量自身实际情况,切忌激进。冒险精神虽然值得提倡,但方式必须是急中带稳。

  雷士 照明总裁吴长江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LED行业过去走了不少弯路。的确,近些年来LED行业一直给人兵荒马乱的感觉,传统照明纷纷上马LED,业外家电、汽车大鳄甚至制糖厂都挺身而入这个本已够“热闹”的抢食大战中,最近更是传出李嘉诚、黄渤成为继吴宗宪后投资LED的名人消息,令人感慨。   此外,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似乎都在各自为战,新的厂家、新的卖场、新的经销商,一批批地涌现,但能出类拔萃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有些项目刚出现时声势浩大,一段时间后又似乎人间蒸发了。再之后便能听到倒闭、转卖或经营惨淡的消息。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但真材实料有多少,尚不可考究。   行业之乱,根源在于行业中各个组成元素的浑水摸鱼。有些企业蜂拥而上是为了趁着行业尚处于标准未完善、规格不统一、指标仍模糊、市场尤混乱的状况下,痛痛快快地赚一笔。于是想要通过“弯道超车”方式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企业便不在少数。山寨仿冒、蹭骗财补、偷工减料等现象在LED行业并不鲜见。   亿光照明总经理吴正喆就曾经说过:“很多人不愿意费劲做品牌,想弯道超车,于是就有了山寨,有了吴长江LED。”想要借助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来打响自己的新品牌,这种打“擦边球”的方式,会引来什么样的“关注”?会给大众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尚且不论,也不必上升到法律道德层面来批判,但首先,品牌的根基牢不牢,技术有没有,研发实力如何?一连串构成品牌能成功霸占市场的因素,并不是这种“弯道超车”能够补足的。   在经营模式上,一些企业想要走“弯道”,未曾将自己本已建立的渠道做扎实、做透彻,就想另开新渠道。先玩专卖,忽而又转向合营;忽而做代理,忽而做直营;批发与直供并存,连锁与商务共进,孰轻孰重不分,上线下线交叉矛盾……折腾得不可开交。投入很大受益有限,再加上人力物力的耗损,很快就筋疲力尽。这种自杀式的经营,葬送了许多企业的前途。   至于产品制造,一直是照明灯饰行业为外界人士所诟病的因素之一。历年来各个地区、各个项目抽检结果显示,产品不合格率不断刷新,一些颇具知名度的企业也榜上有名。外观花样不少,宣传噱头也够强,但质量问题、售后服务问题却仍停留在难堪一击的层面上。想要通过吸引人的理念来实现“弯道超车”,首先质量要过关。笔者就曾听一些业外朋友谈过,他们曾使用过某知名品牌的LED灯具,不到两年果断换回节能灯——因为产品实际与宣传口号不相符,省电性能难察觉之外,不到一年便出现死灯现象。   要知道,弯道超车的成功,是建立在技术扎实、车身稳固、时机准确、速度把控得当等多种因素之上的,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操作不当,很可能会摔死。此种情况下,宁愿稳妥一些,甚至被其他人甩得远一些,问题也不大,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找准时机还可以再超越。   回归LED行业中来讨论,即企业人对自己企业行为的风险要有准确的预估,并综合考量自身实际情况,切忌激进。冒险精神虽然值得提倡,但方式必须是急中带稳。
工博士工业品商城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商城( www.m.eepottsltd.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电话:021-31666777
新闻、技术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邮箱:syy@m.eepottsltd.com
推荐文章
最新更新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