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营商因为市场份额高,继续扩大市场份额的难度很大,所以一旦发生价格战,就会直接导致毛利下滑,进而影响总收入。而小运营商因为可以通过价格战抢占大运营商的市场份额,虽然毛利下滑但是总收入上升,所以适合发动价格战。
语音战转型为流量战
价格战最立竿见影的益处是抢占市场份额,哪怕毛利很低。而iPhone是抢占市场的另一个杀手锏,曾经NTTDocomo一度不卖iPhone,因此丧失了很多年轻人群市场。但现在也开卖了。也就是说,无论是NTTDocomo还是软银,竞争差异无差别化了。
随着4G网络发展下,移动应用生态的壮大,都迫使运营商萌发“去电信化”的思潮。要知道在日本是可以携号转网的,日本运营商非常注重的一个数据是“离网率”,即每月有多少用户跳转到其他网络,还剩多少留存用户。
去年起NTTDocomo开始通过丰富的移动应用,通过更多优惠价格政策,把用户留在网内。比如打造“智能生活”概念,推出包括媒体内容服务、M2M服务、环境生态服务、医疗服务、金融服务、安全服务等。这就增大了数据流量的业务占比。这就导致了数据流量业务收入,会比语音通话业务收入占比高。
从用户层面来说,虽然使用了定额语音通话+流量不限的套餐服务,但流量一旦超过带宽极限,就会自动降为3G网络。当然日本3G与4G网速差别不大。
但价格战也是有瓶颈的。如去年下半年,日本运营商KDDI实行了一项4G促销计划:只要从软银转网的用户,不仅可以免费获赠iPhone5,还可享受套餐优惠,每月通话+LTE流量无限制,大约4000多日元。
国内4G不合适的玩法
从语音通话的价格战到数据流量的价格战,日本大运营商与小运营商还能坚持多久,尚属未知。但这种玩法并不适用于国内。
国内电信巨头都是大型国企,3G市场空间还未饱和仍有待开发,且价格战即使有不会白热化。但要实现4G套餐资费合理、透明,各家运营商也需要在“去电信化”的思路上走与日本截然不同的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