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间,水泥见证了世界的历史与变迁,自身也经历了数次变革。
而今,还是那个大众司空见惯的水泥,还是那些习以为常的应用场景,却在悄然经历又一次变革。
水泥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登记于时代之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先觉者已开始行动。
近日,华新水泥与海康威视在杭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通过beplay体育注册登录 、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安防、智能巡检、智能矿山、智能生产和智能决策等相关领域和应用场景,联合创新,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水泥巨头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华新水泥总裁李叶青提出:“传统工业+数字化是公司四大战略之一。华新秉承自主研发的传统,制定了华新制造的战略目标,以助力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管理效能,探索出一条水泥工业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
“华新的风格可以用两个词概括:lean和mean,lean是它不庞大,但精干,mean是它作风果决,动作迅速,竞争力强。”华新水泥CDO汤峻如此总结。
2008年,4万亿的基建投资,为中国锻造出世界一流的高铁、桥梁、超高压输电等工程能力。
2020年的新基建,则会把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正式推向全球科技的浪潮之巅,带来席卷各行各业的势能
华新水泥,正是站在新与旧交接点上的企业。
始于1907年,百年企业华新水泥的身影,填充在新中国的砖砖瓦瓦里。
无论是北京上世纪50年代的十大建筑、北京亚运村,还是葛洲坝、京珠高速公路,抑或是长江中下游数十座公路和铁路大桥,更或者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幕后英雄的名单里,都有华新水泥。
屹立百年不倒的要素之一,在于创新。
在华新水泥智能工厂,来来往往的巡检工人已鲜少见到,更多的是一个个智能摄像头以及各种传感在线监测设备。
传统水泥生产现场的跑冒滴漏、烟雾、窑头火焰、主机设备的巡检都已经可以运用机器视觉技术和大数据进行分析,智能识别异常情况,结果也能汇聚到数字化管控中心实时监控,供生产者和管理者决策参考。
在水泥包装发运现场,带机器视觉的智能机器人根据前端业务自动进行计数装车,传送带上的破包、残包产品通过视频识别自动进行分拣。
华新水泥以机器视觉应用场景为代表的智能化已经完全颠覆了人们对水泥厂高能耗、低效率的传统印象。
这一切归功于华新水泥一以贯之的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战略和明确的实施路径。
早在2008年,华新就开始全面推进SAP ERP,业务流程得到极大的统一和标准化。
2010年,华新开始运作电子商城,实现了营销的线上化,成为第一家做电子商城的水泥企业。
疫情期间,华新位于湖北的工厂未能开展业务,但湖北之外,华新的业务平稳推进,均得益于运行多年的线上化营销体系。
“在疫情中我们很明显的看到了华新前瞻性布局在竞争力上的优势。”
华新依靠科技投入得以在信息化时代立足,因此也更加重视科技、数字化的力量。
特别是近年来,华新水泥从一家单纯从事水泥生产的企业发展成为集水泥、混凝土、骨料、环保处置、装备制造及工程、高新建材等领域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全球化建材集团,在全国十余个省市及海外拥有200余家生产基地,规模稳居国内同业前列。
为适应规模的壮大和业务分布的广布,华新水泥于2019年成立了由总裁直管的数字化发展委员会,以及为该委员会提供智能化生产支撑的数字化创新中心。
而作为数字化创新中心负责人兼公司CDO,汤峻有着丰富的海外信息化和数字化经验。
在李叶青总裁“自主研发、自主掌控,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路线指引下,他在华新水泥建立了完整的云生态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研发和工业自动化技术研发体系,实现了商业应用、工业控制和人工智能应用的自主掌控,形成了“业务+技术+团队”的数字化开发能力,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其他水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有效途径,确保华新“智能+水泥”转型自主掌控、自我完善的持续性。
说到华新水泥以高科技企业平台为支撑的自主创新模式,汤峻有许多的经验之谈和切身体会。
他指出,数字化有三个阶段:服务业务、支撑业务和引领业务。
“这中间更多的讲的是对业务带来的影响以及和业务的关系。”
作为生产制造型企业,华新水泥实现引领业务的目标,有一大前提,三大核心。
一把手工程,一把手的鼎力支持是大前提。鼎力支持背后,与掌舵者的前瞻性息息相关。李叶青总裁坚定地把数字化创新工作摆在公司战略层面,亲自指导,亲自推动。
“以前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大多采用跟随政策,但那样只能保证不被甩掉,如果想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让别人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