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自4月中旬开始,由于停了一年半的IPO重启,上海综合指数开始下跌,特别是近几天,其跌幅更大。有人估计,由于IPO重启的预期,A股市值已经蒸发1万多亿元了。
对于IPO的整个形势,我不敢妄加评论。先来看看已经上市的LED企业,对于这些企业而言,他们对于IPO的重启关注度很明显是低于未上市的企业。毕竟已经上市,再怎么关注对他们的意义和影响也已不大。不过从行业发展和业内上市企业的增加情况的角度出发他们也会适度关注以考虑对他们的影响。再来看看已经过会的LED企业,对他们来说,IPO重启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IPO一朝不重启,他们就会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负担无法减轻,与上市有关的任务进程也会被拖缓,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随着IPO的重启,已过会企业的发展得以继续顺利进行下去。
但是为何市场对国内股市IPO的重启会如此没有信心,是拟上市的公司过多,市场没有足够的承接能力吗?是市场预期拟上市公司“圈钱”更为严重,投资者只好逃上策吗?是近期所出台的股市改革的政策没有切中要害,投资者对股市改革没有信心吗......
就整个的LED行业而言,IPO的重启的确是意味着有更多的优秀LED企业进入上市公司行列,促使LED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洗牌。如果企业能够上市,那么其在品牌和资源、融资方面的优势和未上市的企业相比将更加凸显。然而,近观这两年的股市状况,LED上市企业的表现并不突出。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并不成熟、不健全,再加上行业状况不稳定,上市企业经营不佳等原因,导致了超募资金过高、市盈率过高、发行价过高等问题的出现。当然,这样的情况同样也出现在其他行业中间。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就当前中国金融改革来讲,其实金融就是对信用的风险定价。不同的信用关系就有不同的金融产品、金融市场及金融工具。不同国家的金融市场结构完全取决于不同的信用关系。对于欧美发达的市场经济来说,各国金融市场结构不同就在于各国的信用基础制度不同。而信用就是企业、个人及政府的承诺。而这些承诺不仅与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背景有关,也与一个国家的文化特质、政治法律制度、个人人格及意识形态方面等有关。
这就使得信用既有人格化的信用也有非人格的信用。人格化的信用既与个人人格有关,也往往由特殊的权力结构来确定。非人格的信用则是由市场长期演进发展而来。因此,中国市场的信用关系及信用的担保方式是与欧美国家完全不一样。为何许多现代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及金融产品进入中国后会水土不服?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中国的信用基础制度与欧美发达国家不同。可以说,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的信用从来就没有摆脱过政府隐性担保的窠臼,而欧美发达国家的信用则是由市场长期演化而成并由成熟法治来保证的非人格化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