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与原理
3D打印技术是指通过连续的物理层叠加,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三维实体的技术。3D打印按工艺过程可划分为:逐层粘结法和直接成型法,直接成型法能直接打印更为复杂的含闭孔结构。逐层粘结法指利用喷嘴向待成型的陶瓷粉床上喷射结合剂粘结剂,打完一层后,在料床表层添加新粉,再喷粘结剂,如此重复进行,最后除去未喷射粘结剂的粉料即可得到立体物件。直接成型法是将待成型的陶瓷粉与结合剂制备成陶瓷墨水,通过3D打印直接成型。
二、与现有陶瓷砖3D效果的差异
陶瓷砖宣传的3D效果分两种,一种是通过图案的设计达到立体的视觉效果,另外一种是表面凹凸不平的实际效果。实现表面凹凸不平的效果有四种手段:凹凸模具、喷下陷釉(墨水)、色釉料及墨水的堆积(常规色釉料的丝网胶辊印刷,常规墨水、大颗粒墨水的喷墨打印)、水刀的后期雕刻。瓷砖现有3D效果主要是在陶瓷砖表层达到视觉立体或凹凸不平的装饰效果,而非通过3D技术的逐层打印形成主体结构。
三、发展现状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1993年发明了3D打印技术,利用金属、陶瓷粉末,通过粘结剂再一起成型。美国华盛顿大学通过调整玻璃粉剂和粘合剂的混合比例与加热温度,研发出3D玻璃打印技术,可帮助建筑师测试哪种玻璃设计最适合哪种的环境。
上海理工大学在2007年,用石膏粉末、聚乙烯醇、白碳黑等配成浆料,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结构致密、尺寸变形量小的石膏模具。西北工业大学在2013年以硅粉为原料,糊精为粘结剂,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出多孔硅坯体,通过反应烧结得到高孔隙率的螺钉、螺母等氮化硅陶瓷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