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背景和思路,原本就是希望利用我国国际领先的互联网力量倒逼传统企业转型创新,通过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互动,线上线下的“双线”融合,来加快提高相对落后的制造业的效率,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在此基础上,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将互联网作为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与工业、商业、金融等服务业全面融合。这种融合,不是简单叠加,更不是“拉郎配”,不是“1+1”=2,而是通过创新让每个“+”释放出意想不到的效应,产生更大的价值,这个“+”将是远远大于2的。
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是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政府鼓励创新创业,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制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结合,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最终实现以信息经济为主流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近期,学术界和实业界一些有识之士说“互联网+”不符合实体产业实际,应该是“+互联网”,并提出了“+互联网”的想法和模式。在“互联网+”的模式提出和实施后,传统企业总感觉被“冷落”的感觉,老在回忆和盘点自己在品牌、实力、业务关系网等诸多优势,但恰恰忽视了年轻一代消费者并不看重这些,他们更喜欢方便、快捷的网上消费,更依赖和习惯于线上购物。所以,无论从社会的影响力,还是新媒体的积极响应,互联网已经占据了制高点,牢牢掌控了话语权和先发优势。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互联网是一次革命,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通过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与互联网嫁接,融入互联网,可以实现技术创新、产品换代、效率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这也就体现了有识人士提出的“+互联网”的模式。但问题的焦点是传统产业要从思想理念和行动上实践传统企业通过互联网来实现转型发展。比如,传统的机床+互联网方面,沈阳机床与神州数码、光大金控将共同成立公司,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推动智能产品升级,实现从工业制造商向智能制造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战略转型。汽车+互联网方面,北汽集团与乐视合作,双方将以“车联网相关的前瞻技术研究、核心产品研发、资源整合集成”为主,全面开展互联网智能汽车的全平台研发设计、整车生产、零部件配套、售后、租赁等一系列业务。上汽与阿里巴巴、东风与华为等主流企业也纷纷加快互联网化进程。
所以说,“互联网+”和“+互联网”,不论是阿里巴巴、华为、腾讯、乐视、滴滴打车等新兴业态的互联网化,还是像汽车、机械制造、购物中心等传统业态的互联网技术的植入,都是利用了互联网这一新技术、新理念、新方式来实现产品的创新,服务模式的创新,进而提升了企业的效益,提升了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
我认为,不争论,大胆的试,是面对新生事物最好的态度和行动,最终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