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头不对马嘴,设计师苦不堪言
在传统服装设计、生产、销售链条中,大量设计师需要依托生产企业,将产品付诸企业生产后,其设计创意才能与消费者见面。设计、生产、销售层层沟通,设计师的设计语言往往也经历了层层变化。
而在这种传统的工业化、标准化大生产的环境下,生产和销售企业会偏向于适合大批量生产和销售的大众款式,一部分特立独行的设计师他们的方案新颖时尚、足够亮眼,但无奈只能自娱自乐、在小圈子内做困兽之斗,所以反倒成了多数服装企业的选款标准。所以,对于绝大多数服装企业,他们宁愿选择平庸保守的方案,也不会聘请一位新锐的设计师。因为设计师的雇佣费用高昂,在不懂的人看来却更像是一个个花瓶,“撑门面”并不等于超强的“变现能力”。
在这样的生态链条中,服装设计师实际上就像是风向里的老鼠,两头堵:一方面服装生产公司无法理解自己的设计方案;另一方面,他们无法直接与普通消费者接触,一些特立独行的好设计无法真正传达至需要这种设计的消费者手中。
在传统的设计、生产、销售链条中,设计师、服装企业之间出现这种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实际上是服装企业、设计师以及消费者之间缺乏沟通平台造成的,这更是传统工业化生产的一个必然结果。这样一种环境下,服装企业低头按照平庸保守的款式设计服装,设计师也闭门造车,用一颗红心盲目追寻梦想,而不顾市场的反映。整个市场实际上正在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
“互联网+”时代,设计师的新出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极速发展,消费者实际上迎来了一个又一个体验时代的革命。互联网迅速普及个性化的理念,越来越多00后、90后乃至80后在网购时,越发要求彰显个性及差异化。
时尚行业的更迭比以往更快,消费者迅速成熟起来,曾经盲目追随国际一线品牌、到现在有更多人开始注重风格和品质。因为消费者更追求时尚、个性、小众化,很多以前不被重视的理念和设计,现在都有了发声的空间。这也给设计师提供了在互联网上树立个人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的良机。
“互联网+”开始改造传统服装行业,独特的设计创意、原创产品是对未来服装行业提出了新要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小而美”成了消费者追求的东西。为了适应这样的变化,承载“小而美”的平台也正在崛起。例如国内某服装柔性供应链提供商就推出了中国本土服装设计师扶持计划,其联合多方注资5000万元组建设计师品牌孵化基金,帮助每一位有梦想的服装设计师实现自己的时尚品牌梦想,成就更多个性化“小而美”的服装品牌。这种新型的组织结构让众多名不经传的设计师自此从传统服装企业构建的生态链中彻底独立出来,打造自身品牌,实现品牌理想。
平台做舞台,设计师只做自媒体
如果我们用《失控》中,凯文·凯利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理论来看待这个问题,一切都变得非常更加容易理解了——对比传统以营利为唯一考核目标的服装企业生产销售“大众脸”服装,上面说的这种扶持计划的方式,就像一个自媒体平台或是创业孵化平台,设计师是平台上的自媒体和创业者。
在这个平台上,设计师会得到多种途径的帮助与扶持,从而达到自我提升,发起者的扶持基金中,将有很重要的部分用于送设计师去到韩日、欧美等在设计领域较为走在前列的国家进行交流考察,同时也会送设计师去到服装设计的一级院校进行进修学习。借助这个平台,设计师们就好像进入一个大学,一方面他们会得到更高层次的知识灌输,另一方面,同行间的交流会让他们在这种行业气氛中迅速成长。
设计之后,设计师不得不考虑的则是生产和销售环节。这其实才是扶持计划的发起者作为柔性供应链企业的“看家本领”——“50件起订、3天打板、7天生产”让其小额订单快速生产的特点特别适合那些特例独行的设计师及他们“小而美”的设计。发起者特有的柔性供应链优化能力不但可以帮助他们避免积压大量库存,还有利于提高资金周转率,使得设计师的运营成本降到最低。
任何个体在掌握话语权之后,他们追求的则是更大的个人品牌和个人影响力的建立,这种意见领袖式的话语权的建立则需要通过强大渠道输出品牌力量。为此,发起者利用与淘宝、明星衣橱等一系列顶级电商的合作来进行设计师会员的品牌推广、粉丝运营及产品销售,为所有设计师会员赢得名誉与销量。供应链、设计师、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实现一个崭新的生态链条。设计师们也可直接和消费者对接,设计消费者想要的服装款式,设计师也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观点设计自己心目中的服装款式。
一年一度的“520网络情人节”,发起者联手明星衣橱特推出设计师专场,而在5月25日,其与蘑菇街开展了更大规模的设计师专场,参与合作的设计师所获得的展现机会史无前例之大。
这样一种设计、生产、销售的新链条实际上正在颠覆传统服装行业原有的商业逻辑,在这样一个产业链条中,产品在设计师之手终于能够快速反映市场、时尚界需求的产业环境。无论是设计师、供应链、销售商还是消费者,他们在这样一个生态中,都可以得到共赢。
总结
在服装设计的茫茫大海中,到底什么是我们真正追求的?是即时发现消费者的喜好、用不断地以投其所好的设计来满足他们?还是把自己的思想和风格融入设计、从而吸引有相同喜好的消费者来跟随我们?这个辩题在每个品牌里都不是绝对的,而是有一定比例的权衡。
这样一个辩题在“互联网+”这样一个大平台的连接下,其实得到了最新的解答:设计师终于可以和大众消费者面对面坐在一起探讨究竟什么是时尚。设计师或许可以迎合大众消费者,推出他们所喜爱的款式;设计师也可以坚持自我,将“特立独行”进行到底,因为在平台下,他们总会拥有自己的死忠粉,他们始终可以保持自己所认为的“自我价值”。
迎合或者不将就——服装设计师终于迎来了自由的时代,而这种自由则是像辛巴达这样的企业与互联网+时代联合赋予的。那些有梦想、无平台的服装设计师们再不用如无头苍蝇般四处乱撞、也再不用辛苦到死地单打独斗,有时顺应浪潮、搭乘大船,是去到远方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