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晚,国家工商总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国家工商总局没有展开对西门子公司商业贿赂的调查,也没有接受相关媒体的采访。西门子公司同时对外回应,“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一个分支机构正在对西门子医疗实验室诊断业务的市场与业务模式进行了解,该模式在全球行业内被普遍采用。这一工作并未涉及任何腐败问题,也与任何个人利益无关。”
实际上,“这个事出来之后,懂行的一看就知道是有人在搞事。”昨日下午,医药行业咨询专家史立臣表示,“传言中对西门子的指控集中在它的商业模式上(即通过捐赠设备换取医院使用其医疗试剂),这一点是比较滑稽的,因为这个商业模式全世界都在用,包括国内企业。”
史立臣称,传言中所指贿赂行为已涉及千家医院,更使传言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千家医院涉贿,如果是真的,那就是大案了。不可能到现在才由一家外媒通过无信源的报道公开出来。”他说,基于自己对这个行业的了解,这次“西门子涉贿”,很大可能是一次有计划的舆论事件。“最大的可能是来自国内或国外的同行业竞争对手,也有可能来自合作不甚愉快的经销商。”
值得玩味的是,一位业内人士坦言,西门子医疗器材的销售不同于葛兰素史克,“葛兰素史克要跟医院直接打交道,而西门子针对经销商。经销商跟医院怎么谈,跟西门子公司无关。”“因此西门子在合规方面规避得很好,更难查出问题。”
另据业内人士介绍,大多数医院都接受过医疗器械捐赠,很多卫生行政部门和慈善机构都在积极推动医疗器械捐赠。“因为成本很低,医疗器械企业通过‘捐赠换协议’促销,已经是业内最普遍的营销办法,使用了捐赠医疗器械,相应的耗材就必须要向捐赠方购买,甚至以远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在购买。”
上述业内人士分析说,“购买医疗器械花的是各地卫生系统和医院的钱,企业愿意免费捐赠,他们当然欢迎。耗材的钱是平摊在诊疗费用当中的,是患者掏钱,所以不存在成本压力,现在说看病贵现象、大检查现象,就是这么来的,企业方找到了最佳利益平衡点。”
不过,史立臣表示,医院在购买大型医疗器械时,三个环节比较容易出现贿赂行为。“一是采购,因为大型器械尤其是进口器械,直接是返以数百万的金额,如一报价800万元进口器械,直接回扣可能达到400万元;二是耗材方面,医院采购后,相关负责人可以获得返点;三是耗材维护方面,很多器械能使用多年,但需要维护,这其中也可能产生贿赂。”
在此之前,早有传闻称,医药分销的合规“风暴”或正吹向医疗器械领域。工商总局等自去年5月起已悄然展开对通用电气、飞利浦和西门子在华业务是否存商业贿赂和价格垄断的调查。因此,这则由路透社发布的消息,引起了市场普遍关注。
不得不提及的是,西门子近期“祸事不断”。
美国司法部文件披露,2001年3月-2007年9月间,为赢得基础设施的合同,西门子花费了约14亿美元用于在全球各地行贿,其中在华涉及商业贿赂的部门就包括西门子医疗,其支付约1440万美元向5家中国医院行贿,获得近3亿美元的医疗设备订单。西门子为此向美国、德国政府支付了总额超13亿美元的罚金。
除此之外,西门子还曾爆发“假订单事件”,大大减少了市场对西门子的好评和信心。
今年1月开始,一封名为《致西门子医疗经销商的公开信》在网络流传,信中指出,西门子医疗因内部管理不善,为了完成季度销售目标,经销商被逼签订虚假合同,并向西门子医疗额外支付10%货款的设备定金,从而达到完成合同额50%业绩收入的目的。
信件公布后,经过反复争论,西门子部分经销商陆续拿到了西门子医疗的退款,未拿到退款的经销商还在声讨当中。
今年2月,西门子宣布裁员7800名,比例占全球员工比例2%,高于此前预期,其中医疗业务首当其冲。数据显示,2014年,西门子医疗业务部的营业额下降6%至33.2亿美元,而其利润则下降13%至4.13亿美元。其中,优势业务医疗影像利润下降最为明显,利润率从17.6%下降到14.5%。
受医疗业绩下滑的影响,西门子不得不进行整合重组。
2014年8月,西门子以13亿美元卖掉了医疗IT部门。随后,西门子又宣布剥离助听器业务,以21.5亿欧元的价格出售给投资公司殷拓集团(EQT)及德国斯特朗格曼(Struengmann)家族。2014年10月1日,西门子德国总部已经宣布分拆全部医疗业务,并在整体分拆后单独成立公司。
西门子医疗管理之患
长期以来,中国公立医院大型医用设备市场一直被“GPS”三分天下,国产医用设备甚至连县级医院都很难进。“GPS”是大型医用设备界对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飞利浦(Philips)、西门子(Siemens)这三家跨国企业的简称。
据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占有情况是,美国通用电气、德国西门子、荷兰飞利浦三家巨头占据超过70%的市场。但一段时间以来,西门子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并不景气,加之国内的政策转向支持国产品牌和打压高价,外资企业都面临着复杂的市场生态。
据报道,2014年6月初,国家卫计委发布《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的紧急通知》的32号文要求严控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对部分医院单位规模过大,追求床位规模、竞相购置大型设备包括进口大型医疗器械等的问题进行遏制。2014年8月18日,国家卫计委表态,将“重点推动三甲医院应用国产医疗设备”。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发布《2014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蓝皮书》,其数据显示,国产医疗器械近年来发展迅速,销售额由2001年的179亿元发展到2014年的2556亿元,2014年的销售额比上年增加20.06%。在2556亿元的销售规模中,医院市场销售为1994亿元,占76.09%。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会长柏煜曾表示,国家政策的鼓励、基层医疗市场对国产医疗器械的放量、中高端国产医疗器械的崛起以及高端进口品牌的萎缩,这些都将推动国产医疗器械唱主角变成事实。
而在此背景之下,西门子却出现了管理“顽疾”。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西门子医疗在中国的销售模式一直是以经销商代理模式为主,因西门子医疗进入中国就带有天然的品牌和技术优势, 相对于经销商,西门子医疗处于强势地位。”一位华南的经销商张超说,“多年前,谁拿到西门子医疗器械的代理权,就等于利润有了保障。一个经销商不干了,后面有几十个排队候补的。”
正是因为 “强势”,在销售模式中,西门子医疗采取压库存、收合同定金等。“其实,这种情形存在很多行业。尽管经销商处于相对弱势,但双方都能盈利丰厚,一旦需求放缓,各方矛盾就激发了。”有业内人士分析。
据张超介绍,近几年西门子一直面临着很大的库存压力,影像、彩超等部门都有比较大的库存问题。“我们现在库存可以维持两年的销售。” 他说。
而参与维权的经销商李俊(化名)之所以萌生退出曾经炙手可热的经销商代理,除了维权遭遇不快,另一个原因是目前形势不乐观,大型医疗设备需求下滑。此前的市场相对饱和,新的需求在下降。
同时,西门子医疗除了面对通用电气和飞利浦等外企的竞争,近年来还面临国内企业的竞争。
在通用电气工作多年、现为国产医疗设备生产商飞依诺董事长的奚水认为,国际大型医疗设备厂商在国内面临的竞争比以前更为激烈,因为他们开始遭遇国内企业的反击。虽然目前这一竞争还主要来自于B超和彩超,这种技术门槛不太高的传统设备领域。
“国产的生产商迈瑞、飞依诺以及深圳的生产商虽然数量不多,但已经蚕食了中低端市场。在CT、MR这些大型设备上,虽然国际品牌依然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像政府大力支持的国产制造商上海联影已经开始向这一市场发起挑战。”奚水分析表示。
这也得到了广州一国产医疗器械厂商负责人的认同。“现在我们在低端设备上,与跨国企业可以同时竞标,并且很多时候医院对我们的产品都很认可”。不过,该负责人还表示,“目前国家对医疗器械采购这块管理很严格,我们都是通过代理商以几乎是成本价格的最低价格竞标。”
之所以 “假订单”事件爆发,多位经销商均表示,这是因为西门子医疗在中国实施激进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