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并非只有足球、桑巴,在诸多中国城市大力推广的快速公交系统(BRT),其发源便是巴西的库里蒂巴市。这里曾诞生了巴西首个环保足球场“莫塞利球场”。
库里蒂巴人的环保创意可谓天马行空,比如,他们“聘请”羊群代替剪草机拾掇公园草皮,这给新华社驻巴西记者王帆留下深刻印象,“城市绿地竟然可以放牧。”库里蒂巴是巴西世界杯倡导绿色世界杯的一个缩影。新华社驻里约热内卢记者赵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场馆建设上,由于巴西很多城市位于热带地区,因此许多场馆在建筑上都选择了通风设计,避免使用空调。
这得益于联合国环境署与巴西的合作。联合国环境署官员陈皓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2011年,联合国环境署与巴西体育与环境部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双方决定,集中精力推动两方面的活动:世界杯可持续采购计划;绿色护照活动的新版本。
对中国人而言,绿色采购却将几万公里之外的“中国制造”与世界杯捆绑在一起。球场内外,中国企业是当之无愧的主力之一,提供了几乎我们所能想见的一切产品:
一家江西企业为世界杯生产纸杯和纸品;世界杯用球同样来自江西;环绕球场内的LED广告屏来自深圳奥拓电子;9个球场的安检设备由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方威视)提供;在决赛的马拉卡纳球场外,驰骋着中国北车集团(以下简称中国北车)提供的地铁和轨道车辆;在库里蒂巴市,中国南车集团(以下简称中国南车)的beplay规则 客车接驳机场与市区。
英利的谢幕之战?
虽然“中国制造”为巴西世界杯贡献了难以计数的产品,但观众几乎难以感受到它们的存在。
在球场内外抛头露面的中国企业,唯有英利集团——国际足联唯一的中国赞助商,付出数千万美元获得的“特权”,是他们能在球场内外展示自己的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