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21-80392549

叶钟:从制造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4-12-18 来源:[标签:出处] 作者:[标签:作者] 浏览次数: 125
核心提示:

  “杭汽轮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叶钟告诉记者,杭汽轮现在要有理念上的创新,以前比较注重制造,现在要逐步向服务型和技术型的企业转变。
  他认为,“杭汽轮”从技术体系来说,是典型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杭汽轮通过引进技术,获得了市场、品牌,也占有了中国工业汽轮机的绝对市场份额。但杭汽轮要进一步发展,已不能仅仅依靠引进技术这种模式。原因在于:一是技术引进越来越艰难。二是公司做到一定大规模的时候,企业必须有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能力。
  在此背景下,当原有引进的技术已经不能完全覆盖用户和国内外两个市场需求时,杭汽轮把自主创新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叶钟认为,企业创新必须要建立一个合乎企业发展而具有研发层次的创新体系。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是技术资源,而技术资源中,最难得的是具有创新和开发能力的资源;而要最大效率地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是要通过建立完善和具有层次的创新体系,使各种技术资源在不同层次内,通过体系的协作,来达到其最高的效能;同时应建立研发中心三支队伍:“后天”———预研一代———前瞻性研究;“明天”———研制一代———换代产品的研制;“今天”———生产一代———产品更新改进。
  他介绍说,杭汽轮下属共有16个分子公司,生产汽轮机、发电机、造船、齿轮箱等,这些产品都涉及到材料、强度和机械设计等技术,原来,整个集团的技术人员分散在各分子公司,大家都得配置诸如材料和强度分析人员,而且为了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各公司都得配置相应的软件和硬件,这样的结果是,软件和相应的实验硬件重复建设,各公司都很难建立一支力量比较强的研发队伍,由于技术力量的不足,各公司技术资源只能应对合同产品的设计,无暇顾及技术的储备和未来技术的研发,大大削弱了公司的发展潜力。
  在这种情况下,杭汽轮对技术体系进行了重新构造,首先,进一步完善各分子公司的设计和研发部门的结构,使每个公司的技术部门在合同产品设计技术上,增加产品研制的能力和部门,通过集团国家级技术中心这个平台,将整个集团的研发人员和研发设备统一管理,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做就解决了“生产一代———产品更新改进”和“研制一代———换代产品的研制”的能力。在此基础上,2007年年底,杭汽轮在集团层面建立了企业中央研究院,将涉及到各分子公司需要的材料、强度和气动等共性和基础性分析与研究,集中到中央研究院,为各分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这样,即解决了重复建设的问题,又使这方面的资源集中,大大提高了这方面的研究能力,同时,中央研究院将着重开发未来3~5年甚至更长的产品新技术,并对新技术进行产业孵化,这样,就做到了“预研一代———前瞻性研究”。
  “杭汽轮以前是制造性的企业。而世界上趋势是在从制造型企业向技术型、服务型企业转化,这是个理念问题。杭汽轮应该向这方面转化。”叶钟说,“在转化的过程中,中央研究院要承担一定的任务。现在我们利用中央研究院,进行新技术的引进和联合开发,搞好新技术的孵化。目前,杭汽轮正在和芬兰进行能源方面的新技术联合开发。”
  叶钟认为,杭汽轮走过50年,“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走的比较成功,但杭汽轮现在已置身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再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种模式已经不够了。在此背景下,企业要考虑技术战略、技术体系,尤其是在技术管理上的创新。
  他说,一个公司没有战略和文化,永远成不了国际性的大公司。杭汽轮只有在理念上创新,才能把杭汽轮做成中国工业汽轮机的领航者。
  作为杭汽轮的技术带头人,叶钟正在带领他的团队快马加鞭。目前正在进行一系列重大创新项目的研制:60万~100万吨/年PTA装置大型空气透平三合一机组汽轮机研制项目,实现国家重大装备国产化;高压大容量低压可调抽汽汽轮机开发研制,开拓印度制糖、造纸市场;80~100MW系列工业汽轮机关键技术攻关;产学研合作开发激光强化技术及应用;表面喷涂技术等;博士后工作站,利用三维理论全面优化工业汽轮机通流部分,提高工业汽轮机的效率;信息化建设CAD/CAPP/PDM集成系统应用等。

工博士工业品商城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商城( www.m.eepottsltd.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电话:021-31666777
新闻、技术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邮箱:syy@m.eepottsltd.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