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东方汽轮机集团重建新基地的年轻人
东汽重建,牵动人心。
在四川德阳的东汽新基地重建现场项目规划组办公室,几个年轻人在全神贯注地伏案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在震后重建基地工作,其辛苦劳累不亚于一场战斗,更是他们难得的人生经历和宝贵财富。
对于整个新基地建设,项目规划组相当于战争年代的作战计划室,几乎所有的重建蓝图和大的构架、制度等都要经过这里。这里的一群年轻人便是该处的尖兵。
科长助理邓力文,组长王昌忠,副组长张军,组员袁文洁、谢文科、张裕闻、张维平等清一色的年轻人组成了重建中枢之一的规划组。规划组分工明确,邓力文侧重总体计划,王昌忠侧重土建,张军侧重设备,袁文洁侧重立项,谢文科侧重安全和环评……大家紧密团结,相互协作,相互补位,以高度的热情兢兢业业地奉献着。
基地开工前,规划组主要负责整个基地的前期规划,开工后转型到建设过程中的计划控制。最早,他们初步编制了重建总体计划,初步制定了大的节点及里程碑,然后据此再细化编制厂房单体计划、设备采购计划、公用系统计划等,最后进行汇编成册,确保各项工作有目标,有思路,有方向。
重建伊始,规划组在重建办领导的组织下编制了《东汽八角新基地建设管理手册》,使前期各项工作如合同签订的流程、费用的认可等一目了然,避免了扯皮的出现和做事的盲然,使固定资产投资、土建、合同、质量、设计、采购、费用等各有依据,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能够高效、快捷地推动工作。
王昌忠今年34岁,震前在发展公司经济运行部工作。震后两周,他被派到叶片分厂帮助恢复生产,紧接着是在战略办做重建前期的工作,重建办成立后迅速设立了规划组,他成为组长,重担在肩。王昌忠的孩子刚1岁多,老丈人也因为地震而得了抑郁症需要照顾,家里家外,他两头忙得不见天日。在新基地,他几乎没有节假日,今年2月开始,他的爱人又赴外地学习,晚上他还必须回家带孩子,工作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他毫无怨言,为能在此工作感到自豪。
规划组人手少,但是工作量却不会因此减少,基地的用水用能、产品定位、各单位材料的汇总上报、设备购买等都得他们自己跑。除了常规设备外,一些采购周期较长的设备,2010年才能到货,而它们的到货时间最终决定着厂房的完工时间,必须尽早采购订货;还有些热加工设备尤其是铸钢铸铁厂房中的部分设备,大部分是非标准设备,如果它们的尺寸、规格定不下来,厂房的结构就难以确定,工期就会推迟。为此,王昌忠焦急得几个晚上睡不着,直到将事情落实。
“好在各部门对我们的工作比较配合,这使我们感到欣慰,而且工作起来效率也高得多。”王昌忠说。
谢文科负责环评、安评、职业卫生评价,包括医院的重建等,安全会、现场会、提供素材、配合各级部门搞综合环境整治……从流程开始到审批的最后,一般他总是头天去第二天就急急赶回来,国家环保部、四川省环保厅等许多政府部门都留下他匆忙的足迹。
在新基地工作,需要的可不仅是苦干,还有耐力和智力的比拼。比如核对设备表,由于该表包含了大量的基础信息,是指导合同签订、现场施工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仔细核实每一台设备的各项数据。几百台机器好不容易核实完,而第二天由于一些技术工艺变更,所核实的数据全改了,又得重新做。19个厂房,2000多台设备,每个厂房设备表的核对都在5次以上。为此,他们必须开动脑筋,加大马力,以很好的耐心做足大量工作。
张军,规划组副组长,80后。在这个清秀的小伙子身上,我看到更多的是干练和吃苦耐劳。由于工作需要,张军是前期组里跑现场次数最多的人员。
2008年5月11日,他到天津出差,原定5月12日下午回成都的航班由于地震被取消。5月13日他终于赶了回来。在汉旺,他和战略办同事一起,负责救灾物资发放。几天后,他跟随总经理助理胡军到德阳参与重建。
从着手选址到现在新基地的建设,张军是这个过程的全程见证人和参与者。德阳天元、八角、新都,张军陪同各方专家进行实地考察,专业勘测,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阴雨霏霏,有时候晚上七八点了,他们忙完德阳又赶赴新都继续勘测,回来时已经深夜12点。虽然他感觉特别累但十分充实。
选址期间,公司的重建万众瞩目。“我们公司新地址选好没,定在哪里?”几乎所有认识的同事和朋友见到他都会问。万一选不好怎么面对同事,面对领导和朋友啊!尽管张军只是个普通员工,但沉重的责任感使他觉得压力很大。因此,他和专家组力求将工作做得细致,认真研究选址要素,开专家评审会、讨论会,给每块地打分……张军协助领导,跑前跑后,从无怨言。
2008年8月1日,新基地正式开工建设,不到一年,整个基地以日新月异的姿态大气磅礴、气候初成,重建工作取得重要的阶段性胜利,东汽速度令各界肃然起敬。张军和他的同事感到欣慰和自豪。
“以前走在汉旺厂区是一种轻松、惬意的感觉。我现在走在八角基地的东汽大道上,却深深地感受到一种压力、一种速度、一种快节奏。东汽新基地无论规模、设备配置都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强大的新东汽是我们许多同胞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只有把新东汽建设好,才能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才对得起今天的东汽人和后来人。在重建办虽然累,但是我感觉充实,这对我的人生是一次宝贵的历练。我们最大的回报是看到厂房起来了,看到更加强大、更加充满希望的东汽,看到外界对我们的肯定和由衷的赞扬。”张军诚挚地说。
重建是一场二次创业的战斗,更是一场对参与者身心的洗礼。八角新基地建设现场,这帮年轻人留下难忘的青春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