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电气的设计思路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把风机扫风面积做到极限,即发电能力提到极限。从风电项目招标来看,目前的思路是越低越能中标,而不比较风机的度电成本,我称之为“比滥”。
有人说,风电产业的寒冬即将来临,据非公开的信息,风电整机制造企业已经从鼎盛时期的80多家下降到了20家左右,而仍然存活的企业过得也非常艰难,工厂的开工率不足一半,风机价格几乎降到了生死线,面对这样的困难形势,风电企业何去何从,后来者三一电气选择了坚持,总经理吴佳梁向记者阐述了三一电气对风电行业的看法。
我们敢对各方表态,出了问题一切责任由三一电气承担,三一电气的风机把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作为最低的标准。
三一电气的设计思路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把风机扫风面积做到极限,即发电能力提到极限。
从风电项目招标来看,目前的思路是越低越能中标,而不比较风机的度电成本,我称之为“比滥”。
中国风电特有的审批模式,这个模式使得风电成为低产出的行业。
全国有10亿千瓦发电装机,但利用率却很低,电价居高不下,造成了巨大浪费。
中国能源报:风电整机企业退出的消息层出不穷,有传闻三一电气也有此意?
吴佳梁:我也听到了类似的传言,人在江湖走,谣言总是有的,三一电气没有退出的打算,你知道的,三一是全产业链的、重资产的企业,不是只搞风机组装,我们自己生产整机、叶片、增速机、发电机、主控、变桨、变流器、轴承甚至海上风电施工专用设备,不可能轻易退出的。
中国能源报:三一电气今年的营收情况如何?
吴佳梁:2011年共卖出160台风机,其中有5台卖到美国,总体来看还过得去。
中国能源报:三一电气怎么应对行业冬天将至的现状?
吴佳梁:到了冬天就得穿棉衣,自己有棉衣就穿上,自己不够就向妈妈借来穿。三一电气的母体是三一重工,每年盈利100多亿,做件棉衣不是难事,三一电气抗寒的能力几乎比任何一个企业都强,不过三一电气最厚的棉衣还不在于此,风电行业的本质是看企业有没有过硬的技术、质量和服务。
中国能源报:每个企业都说自己的技术、质量和服务做得很好,三一电气是不是有真本事,三一电气目前的市场占有率并不高啊?
吴佳梁:技术方面,我举个例子,三一电气新下线了一款“超级风机”之所以叫超级,是因为这是对风电行业深刻理解的结果,我们都知道,风电场分为四类,对应的风机叶片长度不同,也就是扫风面积不同,但不是所有的企业能够把每千瓦功率对应的扫风面积做到极限,就是发电能力没有做到极限,三一电气的设计思路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把风机扫风面积做到极限,即发电能力提到极限。
中国能源报:风机质量如何保证呢,现在有很多风机已经开始出现质量问题了?
吴佳梁:三一重工是做装备制造出身,做好设备质量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我们带着感情来做产业,说得是不是过了?我认为一点不过,经常对员工说,在井下挖煤,出了安全事故,挖煤工是最弱势的群体,我们可以找到一万个理由把责任推向他们,他们要么文化不高,要么根本是文盲,没有还手之力的,三一重工把挖煤工的生命权利看成最高的,要做出挖煤工看得懂、使得顺手、保证安全的产品。三一电气做风电仍然是这种心态,我们敢对各方表态,出了问题一切责任由三一电气承担,三一电气的风机把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作为最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