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语录
○依靠低廉劳动力打市场的时代已经过去,国内市场已经发展到依托品牌、核心技术来实现竞争的阶段。
○用技术创新开拓行业新的盈利增长点,助行业进入良性运转轨道,或许这才是一个企业对社会的最大责任。
○获奖更像是一种提醒,让我从“埋头干事”的状态中抬起头来,对社会有了更多的关注。
温枢刚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字:“上善若水”。
这位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有着温和的外表,谈吐从容,语速平稳。在他带领下,东方电气保持着快速发展:2011年,东方电气发电设备产量近4000万千瓦,占全国总产量三分之一,他也因此入选“2011年四川十大财经风云人物”。
获奖仅一年,考验便至,2012年发电设备需求下降,行业整体增速下滑。然而东方电气几经奋斗,当年仍然取得了近22亿元的净利润。
4月1日,温枢刚和记者谈起了这不平凡的一年。
技术创新是企业增收的希望所在
记者:去年行业整体下滑,但东方电气仍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这是为何?
温枢刚:去年发电需求下降,加之风电、太阳能发电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效益下滑。东方电气之所以能保持盈利,与企业的提前布局密不可分。2010年,东方电气就已判断,发电设备需求规模将在2011年达到顶峰,而后会逐渐下行。要提高效益,必须从注重增长的“量”向“质”转型。
记者:去年东方电气的技术投入不降反升?
温枢刚:因为技术创新是如今企业增收的希望所在。现在必须清醒认识到,依靠低廉劳动力,拼低成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国内市场已经发展到依托品牌、核心技术来实现竞争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每个企业都承受着自主创新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国外巨头的态度转变,技术转让正在变得愈发困难。当然,压力更来自市场要求,只有向技术研发、售后服务两端延伸,才能获得更高的附加值。
布局“绿色经济”,是企业新增长点
记者:有人认为,“绿色经济”叫好不叫座。对此您怎么看?
温枢刚:太阳能、风能发电市场出现问题,更多是源于短期的供求关系失衡。从长远看,“绿色”仍然是能源的主流方向。
不光是能源行业,各行业都面临绿色发展的问题。这不仅是对社会、对环境负责,更是企业新的增长点。
助行业良性运转,是企业的最大责任
记者:2011年当选十大财经风云人物,这样的经历对您有何影响?
温枢刚:在以前,我可能更局限在企业内部经营。获奖更像是一种提醒,让我从“埋头干事”的状态中抬起头来,对社会有了更多的关注。在做好经营的同时,企业也需要承担它在社会中的责任。对于我个人而言,这种视野上的“抬头”,是获奖的重要收获。
记者:您如何看待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温枢刚:直接捐款、组织志愿者活动,都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朴素表现,但这并非我们最擅长的领域。做好本职工作,在带给社会更绿色能源的同时,用技术创新开拓行业新的盈利增长点,助行业进入良性运转轨道,或许这才是一个企业对社会的最大责任。
2011年 发电设备年产量达到3968.15万千瓦,占全国总产量三分之一,居全国第一位。
2012年 世界首台600MW循环流化床机组交付客户;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台山核电项目1750MW发电机制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