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装备》:我国电工行业发展现状如何?
王琨:目前,我国电工行业已成长成能满足国内需求,提供电力与电气装备及器材的基础性支柱工业。在发电方面,我国发电装机总容量已位居世界第二。2009年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达8.7亿kW,其中煤电占76%,水电占21%,其他约占3%。我国电网规模则居世界首位,技术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2009年,35?kV以上的输电线路全长约110万km,运行变压器总容量达约18亿kVA,最高电压已达交流1000?kV、直流±800?kV。
随着设计、制造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和质量的提高,我国发电、输变电设备等部分主要产品已经实现了升级换代,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发电设备中,60万kW超临界、100万k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和70万kW水电机组等已经作为成熟产品,形成了批量生产能力,产品的技术、质量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9年,我国生产了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48台、3435万kW,其中包括100万kW超超临界机组12台,三大发电设备制造集团生产产品占全国发电设备的70%。
在输变电设备方面,我国已能自主研制±500?kV超高压直流输变电主要设备、75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主要设备、±800?kV特高压直流输变电以及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部分设备,其中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线90%以上的设备为国内自主制造,±800?kV云广线的设备国产化率也达到60%。
最近5年,我国电工行业规模获得空前发展,“十一五”时期的生产、销售等经济总量比“十五”末增长了一倍以上。电工行业资产总量从2005年末的9721.97亿元,增长了119%,达到2009年末的21280.29 亿元;工业总产值和工业销售产值也分别增长了1.3倍之多,年平均增长达到32%;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从2005年的14000家左右,达到2009年的24500家,增加了75%。
但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的问题。同样在上述诸领域中,我国仍有关键的产品和技术依赖于国外,如发电设备制造业中的燃气轮机与高水头的抽水蓄能机组,不但设计依靠国外,某些部件亦依赖进口;±800?kV直流输电工程中的直流场设备大部分也是进口的。
《电力系统装备》:您认为造成我国关键技术产品依赖国外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转变?
王琨: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是由于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大多来自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加之国际制造业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变化,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是有限度的,高技术、核心技术不转让,而是以跨国公司作为载体进入我国,增加了我国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难度。
市场换技术只能换来入门技术,我们必须提高自主创新意识。改变这样的现状应着重解决4个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是解决过度依赖要素投入、经济效率不高的问题。我国电工行业依赖资源和资金的大规模投入的粗放发展方式,成为一般产品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形成某些领域的恶性竞争。如,4万亿元投资造成线缆、变压器等产品严重过剩,2010年我国变压器产能达到整个世界2009年需求量的1.5倍,由此导致低价竞争,一些企业在变压器招标报价中的价格仅为材料成本的80%。
[$page] 二是大企业集团不强,且缺乏专、特、精的小巨人企业为之配套。我国电工行业制造能力强、研发能力弱;依赖引进技术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少;生产产值高、工业增加值低;单机制造能力强、系统集成能力弱,必须通过产业链的改善,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来提高大企业集团的竞争能力。我们倡导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为此我们正在推广电机冲片的专业化生产,此前该部件由各电机企业自己生产,每个企业都需要建设高耗能的退火炉,集中生产后不仅节能还能节材,将在江浙、珠三角等电机生产集中的重点区域首先设点。
三是技术创新体系亟待改善,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我国装备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体系由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产业化构成。而我国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削弱了前两个环节,甚至使其产生缺位,已造成了明显不利于产业创新的影响。
目前,利用转制研究院所重建基础与共性技术研究的公共服务平台(包括设计、工艺、标准化、检测、金融服务、供求信息交流、技术引进等)已刻不容缓,因为此类技术缺位会妨碍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而且其属“竞争前技术”,具有一定程度的公益性,支持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需要政府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