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4岁的朱启杰很早就有自建发电厂的想法,但受制于大环境,一直没有实践。直到去年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发展个人电站及并网,他感觉时机到了。
于是,他利用在外建设工程的机会展开调研,向经验人士请教、分析天气技术情况,了解到,1千瓦约需10平方米光伏电板面积,江苏平均每天有3.8—4.2小时可供持续发电。之后,他采购用于光伏发电的辅材、配件,带回来做安全性、设备性能方面的试验,并投入5万元付诸实践。
去年4月,朱启杰一边向当地供电公司提出申请,一边请公司安装队安装光伏装置。他说,“当时的想法是,能并网最好,自家电用不完的可以上网,自个儿也能多个经营方向。”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营销部市场处处长张磊介绍,用户申请时,在自有房屋上安装,可以携带身份证、户口本、房产证到柜台办理;在公共房屋上安装,还需与其他居民业主及物业达成一致。
去年6月4日,当地供电公司带着电阻测试仪、地线测试仪等设备对老朱家自建的发电装置进行验收。验收成功后,当场与朱启杰签署相关购售电合同和并网调度协议。并网当天,朱启杰的个人发电站就发电27千瓦时。
能不能收回成本?
发电可以自用也可以出售,11年左右收回投资
其实,朱启杰也遭到过老母亲的反对:“就没看到别人家里搞发电。你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什么时候才收回本?我和你爸在农村要养老可怎么办?”
朱启杰安抚老人说,家里每年电费花销约1000元,如果第一期投产5万元,铺设22块电板,发电毛收益每个月大约能有600元。“就用这个钱给你们养老好不好?”
“发的电供给家里的空调、冰箱,还有公司的一些设备。”朱启杰介绍,去年7月,家中的光伏装置被雷击损坏,恰巧自己又在外地进行工程建设,导致近两个月没有发电。而当时的日照时间与强度都是一年中最理想的,这使他家少发电近1000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