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家还没有意识到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自主零部件产业,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将会受制于人,又谈何成为经济强国。”4月21日,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针对未来十年内零部件企业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内容,发表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发展预测和展望》的主题演讲。
盛宴之下 待时而动
徐长明指出,未来十余年,零部件企业将迎来三个发展机遇:一是国内汽车市场的高成长;二是国内汽车产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三是自主整车企业的迅速发展。
机遇一:国内汽车市场的高成长
他说:“未来十年我国对汽车的需求量仍将保持在13%—15%的年均增长率,比起世界上的汽车强国,我国的汽车市场有一个相对较长的快速增长期,这个时间大概是从2009年—2023年,跨度在15年左右,这对国内所有零部件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纵观汽车强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一般情况下都会经历两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千人5辆车到千人20辆车,这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持续时间是5年左右,销售量年均增长率在30%左右。比如日本从1960年到1964年,年均增长率在35.8%,韩国是从1981年到1985年,年均增长率在25%。我们国家是从2001年到2008年,持续时间是8年,年均增长率是30.4%。如果扣除2002年我国加入WTO导致的补偿性增长因素,我国汽车销量的年均增长率在25%左右。
第二阶段是千人20辆车到千人100辆车。这个时期的销售量年均增长率在20%左右,比第一个时期跌了10个百分点,但仍然是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是十年左右。日本是8年,即1965到1973年,年均增长率是22%,韩国是12年,年均增长率是20%。我们国家由于汽车普及率相对较低,因此目前初步预测在这个阶段,我们将有一个长达15年左右的增长期,时间要长一点,但是比起上述汽车强国在这个时期的发展速度,我们的速度要低一些,年均增长率大概是13%到15%。
徐长明说,我国有着自己特殊的国情,我们的收入差距比起那些汽车强国的要大。收入差距的大小对耐用消费品的普及速度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收入差距越小,耐用消费品的普及时间就越短,反之亦然。
收入差距相对较大,决定了我国汽车的普及速度也相对缓慢,由此我国汽车市场将维持一个更长的持续增长期,这也为目前竞争力还比较弱的自主品牌企业赢得了一个相对较长的发展时间。
机遇二:国内汽车产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会大力促进汽车产业的国际化,鼓励汽车企业走出去。而随着整车厂的国际化,也将对我国的自主零部件企业起到一个很好的拉动作用,”徐长明说。
2010年中国的汽车产量达到了1800万辆,成为无可争议的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其中出口市场的快速成长成为产量高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们汽车产品的卖点和现在快速成长起来的消费者的买点契合度很高。目前全球范围内,汽车产品销售量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南美洲,另外日韩之外的亚洲,以及非洲市场增长也很快。而这些国家的老百姓更偏重于价格低廉的汽车产品。”徐长明说。
一直以来我们的产品都是以低成本和低价格为竞争点,从去年我国汽车产品出口前十名的国家(阿尔及利亚、叙利亚、越南、俄罗斯、智利、埃及、巴西、孟加拉)也可以看到,主要是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为主,这些国家的出口量占到我国出口量的60%。由此充分说明,目前我国的汽车产品是满足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老百姓需求的,这也为我国成为出口大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积极推动汽车产业的国际化道路,我国成为汽车强国也将指日可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零部件企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机遇三:自主整车企业的迅速发展
徐长明认为,“中国的汽车市场正发生着一个新的变化,就是二三线市场,特别是三线市场正在成为未来我国汽车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和支撑点。而三线市场的消费者对外国的名车并没有那么敏感,相反他们更看重汽车的经济适用性,同时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对汽车的外形有着自己的偏好,针对这些特点,自主品牌汽车在其中更具有发展优势。”
据调查,现在三线市场的汽车销量份额每年以2%—3%的速度快速增长。预测十年后,三线市场将占到全国市场的55%左右,而一线市场将缩减到15%左右。
相比起一线城市,三线地区的人们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大一些,一方面这里的人们并不是那么热衷于外国的名车,另一方面更偏重于外观大气、功能齐全,同时售价以及使用成本都相对较低的汽车。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以牺牲掉性能和技术含量为代价,也就是说不能把特别高端的技术放到三线去销售。这对自主品牌来说将是一个机遇,比起一线市场,自主品牌在三线市场的竞争力是相对较高的。
“另外自主品牌还有三个优势,第一是成本低;第二是反应灵活、速度快;第三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徐长明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