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障碍。目前行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标准与制度建设仍待完善,集聚初步形成但协同性不足等问题。
区域发展不平衡
会上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达4175家,比上年增长7%;其中,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2339家,工信部推荐节能服务公司122家。从业人员达到43万人,比上年增长14%。
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从2011年的1250.26亿元增长到1653.37亿元,增长32.24%。其中,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3905个,投资总额为505.72亿元,比上年增长22.62%,实现节能量达到1774.46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4430多万吨。
从地区分布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贡献率分别为59.2%、26.7%、14.1%,区域发展依旧不均衡,差距明显。
从企业规模看,产值超过10亿元的有6家,超过5亿元的有18家,超过1亿元的有83家。其中,合同能源管理投资超过5亿元的12家,超过1亿元的有46家。
面临四大障碍
虽然中国节能服务产业2012年取得长足进步,但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是产业标准与制度建设仍待完善。节能服务项目运作过程复杂且周期较长,需要诸多管理规定、审计标准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的支持。目前社会节能经济效益的评估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专门的衡量标准和法律解释。此外,节能服务产业涉及到的节能技术种类多、范围广,难以单独形成标准,节能项目往往存在争议,难以保证投资收益。
二是产业集聚格局初步形成但协同性不足。目前节能服务产业在各集聚区域仍处于自发性发展为主的态势,区域内产业规划较为滞后,产业协同效应缺失,影响了节能服务要素资源的科学配置。
三是对客户质量依赖程度依然较高。目前,节能服务的主要客户仍集中高耗能工业行业,此类行业具有较强的周期性,且对于节能服务的认知存在不足,给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增加了较大的不稳定性。
最后是系统性与行业性融资难题依然显著。由于中国多数节能企业成立时间较晚,大部分企业为中小企业,在企业发展与项目建设上均需要大量资金。而节能服务企业受规模与投资模式限制,资金始终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