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煤价格双轨制终结
新闻追溯:2012年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自2013年起,取消重点合同,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国家发展改革委不再下达年度跨省区煤炭铁路运力配置意向框架。我国将建立电煤产运需衔接新机制,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自主衔接签订合同,自主协商确定价格。鼓励双方签订中长期合同。
记者点评:由2002年的名义放开到2013年的实际放开,电煤市场化改革10年有余。《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发布,标志着延续多年的半计划电煤交易“枷锁”彻底放开,这是煤炭向全面市场化迈进的重要一步,但绝非最后一步。
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和具体体现,是实施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是我国能源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
2.火电企业经营情况总体改善
新闻追溯:2012年,火电企业的燃料成本压力比2011年有所减轻,加上企业贷款利率的下降,企业融资成本有所减少,发电企业经营情况总体有所改善。2012年,全国火电完成投资1014亿元,比上年减少10.5%。
记者点评:如果说2011年火电行业的关键字是“亏”的话,那么2012年火电行业的关键字是“赢”。
赢利的主要原因:其一,煤炭价格下降给火电业务带来了利好;其二,2011年电价提高的翘尾影响成增收的另一主因;其三,货币市场资金供应紧中有松、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使发电企业财务费用快速上升势头得到遏制。
火电投资下降,从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的角度来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作为主力电源的火电投资下降,的确也有令人担忧的地方。
3.我国首座煤气化联合循环电站投产
新闻追溯:2012年12月12日,我国首座、世界第六座 IGCC电站———华能天津 IGCC电站示范工程正式投产,基于 IGCC的绿色煤电国家863计划研究开发示范基地同日在天津成立。至此,我国洁净煤发电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记者点评:IGCC即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它融合化工和电力两大行业特点,对煤炭的利用实现了“吃干榨尽”,二氧化碳捕集成本相对较低,是目前国际上被验证的、能够工业化的、最洁净高效的燃煤发电技术。
作为国内首座 IGCC电站,华能天津 IGCC电站示范工程的正式投产,开创了我国洁净煤发电技术应用的新纪元。这是我国能源生产利用方式的革命性突破,是高碳能源低碳利用、建设美丽中国的宝贵探索,是电企践行创新驱动战略的生动写照。通过实施华能集团率先提出的“绿色煤电”计划,中国电力行业向世界宣告,煤炭消费主力军可以成为洁净煤发电技术研发应用的排头兵。IGCC示范电站投产,为电力行业科学发展立起又一座丰碑,让煤电绿意盎然。
4.热电装机增长迅速
新闻追溯:2012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阿拉尔新沪热电扩建工程。
几乎与此同时,河北唐山华润西郊热电厂三期“上大压小”扩建工程和甘肃国电兰州热电“上大压小”扩建工程陆续获得核准。
记者点评:相关资料显示,到2015年,我国热电联产装机规模规划达到2.5亿千瓦,占火电装机规划的32%至35%,可使电力行业单位GDP能耗减少3%至5%。
热电联产位列 “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具有高达85%的热效率,远远高于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纯发电机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热电机组装机首次超过2亿千瓦,较2010年增加3700万千瓦,成绩可谓突出。
2012年我国批复了大量热电联产项目工程,包括新建的热电项目和 “上大压小”扩建项目,促进热电联产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取代一大批小火电和小燃煤锅炉,为节能减排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5.我国正式进入脱硝时代
新闻追溯:2012年1月1日,被称为“世界最严火电环保标准”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正式实施,我国火电机组节能减排任务更加繁重,并正式进入“脱硝时代”。而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的通知明确规定,在京、津、冀等14个省市自治区试行脱硝电价补贴政策,标准暂定每千瓦时0.8分。
记者点评:与“最严排放标准”实施前的那段争论、质疑不断的喧嚣时光相比,新标准实施的一年里似乎有些平淡和安静,一直“任劳任怨”的火电企业,正按照节能减排既定目标,不断努力,但这并不意味着火电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减少了。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被写入党章和党的十八大上“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无疑会加速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进程,火电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也将走向纵深。但当前脱硝设施新建、改造任务重、时间紧、补贴难以弥补火电企业减排成本都是不争的事实,火电企业的节能减排之路任重道远。
6.水电大发与加速发展
新闻追溯:2012年,全国水电发电量86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3%,占全国发电量的17.4%,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3555小时,同比增加536小时。这一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了金沙江中游鲁地拉水电站、龙开口水电站、观音岩水电站。2012年7月4日,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正式交付并网;2012年11月5日,向家坝水电站首批两台机组相继投产发电。
记者点评:2012年的中国水电,没有2011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气势磅礴。但通过梳理我们不难发现,波澜不惊的表相之下是激流涌进,上面是浪花朵朵!这一年,我国水电建设在一批大型水力发电项目的拉动下一举跃上新台阶。
2012年水电“春天”的来临,得益于政府与企业理顺了水电开发规划和环境评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有序加快水电规划和开发的全局性工作。不难预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下,中国水电正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奏响我国beplay规则 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时代强音。
7.风电成为第三大电源
新闻追溯:截至2012年6月,我国并网风电装机达5258万千瓦,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2012年,全国并网风电新增装机1285万千瓦,从而使并网风电总装机达6083万千瓦,并网风电发电量为10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5%,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发电量超过核电成为第三大电源(核电发电量为982亿千瓦时)。
记者点评:只用了短短5年时间,我国风电就走完了欧美国家15年的发展历程。规划目标的发布更是振奋人心。尽管我国风电发展成绩显著,但随着开发规模的扩大,我国风电发展还面临着新的挑战:资金密集型的风电设备行业受到重创,而并网风电企业因CDM收入的急剧下降等因素也呈现出利润下降的趋势,风电的投资比上年大幅减少也在情理之中。
8.风火替代交易试水
新闻追溯:2012年8月20日,东北电监局会同内蒙古经信委联合印发了《蒙东地区风火替代交易暂行办法》。在东北电监局和东北电网公司组织下,中电投通辽发电厂和花灯风电场开展了我国首次风电和火电替代交易。
记者点评:试图在短时间内通过行政监管手段继续大幅拓展风电上网空间的可能性已经不大,而市场手段是行政手段的有效补充。在行政规定之外,通过市场化手段调动火电企业积极性,让其主动挖掘自身调峰潜力成了减少风电出力受限的新选择。首次交易的交易量虽小,但开展风火替代交易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归根到底是为落实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探索了一条市场化的新路径。
9.核电建设重启
新闻追溯:在经历了日本福岛核事故影响超过20个月的暂缓、审视、总结与期待后,我国核电终于在2012年10月底有了结论。2012年10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这意味着受日本福岛核事故影响暂停审批的中国核电正式重启。
记者点评:反思、检查及全面总结表明了国家对核安全的高度重视,谨慎和理性重启则体现了国家和行业对中国核电安全发展并保障能源安全更高的期待和信心。虽然核电行业在暂停期间受到了影响,但任何代价都抵不过安全。唯有保障安全,核电才能以一定的规模和速度重新起步;唯有保障安全,和平利用核能的初衷才能被公众所接受;唯有保障安全,清洁的核电才能为社会经济发展继续做出贡献。
和平利用核能、提高清洁能源比重,是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2012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申了优化能源结构,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的政策。从暂停到重启,从核安全大检查到相关核电规划发布,中国核电行业所经历的是一次反省,更是一次机遇。
10.安全生产标准化全面推开
新闻追溯:2012年6月1日,电监会举行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授牌仪式,国电大同第二发电厂、国电福州电厂作为首批单位,荣获“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称号。2012年8月20日,电监会公布第二批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发电企业),包括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在内的33家单位符合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评审机构要求。2012年9月8日,电监会安全监管局组织审核专家组对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18家企业一级标准化企业评审报告进行审核,原则上同意18家单位为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
记者点评:电力安全标准化建设内容丰富,涉及安全生产各方面、各环节,包括了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安全技术标准化、安全装备标准化、安全作业标准化等要素,突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体现了安全与质量、安全与健康、安全与环境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性,是对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规范、拓展和提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利于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