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少俊
吉林省地处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三北”地区,是全国首批七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之一,截至2012年末,全省风电装机已达到330万千瓦,风电已超越水电,成为吉林省电力调控中心直调范围内第二大电源。而吉林电网风电“最大电力占比”和“日最大发电量占比”两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二,已超过西班牙等西方发达国家水平。即便如此,“弃风”始终困扰着吉林风电的发展,同时也给电网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近日,记者就吉林风电发展问题对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少俊进行了专访。
记者:去年上半年,吉林弃风量就超过2011年吉林全年的弃风量,请介绍一下弃风的原因,其中有没有吉林的特殊性?
闫少俊: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因为吉林省内用电负荷总量小,而电源装机容量大。
截至2012年底,电源总量已是吉林省最大负荷的2.74倍,全省范围内电力供大于求形势日益严重。其次,由于冬季供暖需要,吉林省内电源结构中供热机组比重大,约占火电机组的76%,装机规模是冬季最小负荷的2.5倍,系统调峰能力受限,难以满足电网需求。
在吉林省用电负荷总量小、增速缓,供热机组比例高,电力供大于求局面持续的情况下,风电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导致了被迫弃风的发生。
到2015年全省最大电力预计仅为1191万千瓦,而风电装机规划则达到685万千瓦。单靠省内负荷增长,吉林省自身风电消纳能力远不能满足风电大规模开发需求,届时将有更多富余风电。
记者:您认为解决弃风问题的方法有哪些?
闫少俊:要解决弃风问题,从短期上看,通过实施“煤改电”“气改电”等手段,推广“电采暖”,是解决冬季因供热需要而导致弃风的办法之一。同时,加快智能电网技术应用,加大风电调度控制技术手段的研发力度,也是增强电网消纳风电能力的手段之一。
而从长远看,要解决吉林省风电消纳难题,需要加快建设大容量、远距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通过跨区域电力输送,将吉林,乃至东北区域内富余的电力,送到电力能源需求旺盛的“三华”地区。这是解决吉林风电消纳和送出,促进风电等beplay规则 产业发展的不二选择和当务之急。
记者:要做到风电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您认为电网企业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闫少俊:作为电网企业,我们首先要做好“呼吁者”的角色。我们将积极呼吁和大力推动建立健全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企业为主体、全行业参与的电力统一规划机制。同时推动出台国家能源、电力、电网专项规划。
其次,电网企业将以“建设者”的身份,在国家的支持下,全力推进特高压智能电网建设。通过建设大容量、远距离电力输送通道,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让风电经由特高压电网输送到负荷中心区,促进风电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