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21-80392549

中俄能源合作:千里始于民间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4-10-27 来源:[标签:出处] 作者:[标签:作者] 浏览次数: 106
核心提示:
中俄能源合作之所以长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更深层次的原因源自中俄民间交往的匮乏。

  近日笔者有幸在办公室接待了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能源委员会主席的助理奥利格·迪米科霍夫先生。似乎正和他此次来华的目的一样,是为俄罗斯杜马代表团和能源委员会主席来华访问做准备工作,因此在我们长达两个小时的对话中,也始终围绕着中俄能源合作的种种而展开。

  从供求关系而言,中俄能源合作原本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首先,俄罗斯拥有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国和出口国。与此相应的是,中国也是能源生产大国,同时也是油气进口大国。中俄两国都属于具有典型意义的发展中大国,同属金砖国家,而且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此外,两国在地理上相邻。

  正因上述种种相似性和互补性,使得两国在能源领域中都有着强烈的互补需求。尽管如此,在过去20年间,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却远未达到预期效果。

  为何中俄能源合作始终裹足不前呢?表面看上去,似乎源自从苏联到俄罗斯国家能源的出口战略重心始终在“西方”。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都没有把对方作为最重要的需求来源和市场方向。

  传统上,俄罗斯的油气出口主要是“西向”的,欧洲是俄罗斯最重要的能源供应方向,而且欧洲对俄罗斯油气的需求长时间维持在“峰值”的状态。因此俄罗斯在资本投资、基础设施等都是“西向”的。尽管近几年来,欧洲对油气需求的增长乏力,但欧洲60%左右的石油和40%左右的天然气仍然依靠俄罗斯的供给,而俄罗斯也依赖欧洲的油气开支来维持着其国家财政的正常运转。

  对于中国而言,自20年前,中国很长时间内一直是个能源自给自足的国家,即使在近十年的油气进口快速增长期间,来自俄罗斯方向的油气对中国而言几乎也是无足轻重的。在2012年中国能源进口组成中,56%的原油进口来自中东,而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大概只有6%。由此可见,“北向”原油来源仅为“西向”来源的十分之一。

  此外,尽管早在1997年,时任俄罗斯总理的切尔诺·梅尔金访问北京,希望试图游说中国接受俄天然气长期出口合同。但时至今日已经16年过去了,俄罗斯对华天然气出口的老问题依然停留在谈判桌上。相比之下,起步更晚的中亚天然气管道已经全线贯通完工,并早已开始向中国稳定出口天然气。

  尽管有人避重就轻地将中俄原油贸易量裹足不前的原因,归结于价格谈不拢和俄远东地区基础设施不足所致,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

  早在中俄原油管道开通之前,两国间通过铁路运输的原油贸易就达到过1500万吨/年(当时中俄原油贸易的最大出口商,同时也是俄最大私营石油公司——尤克斯石油公司尚未被肢解和拍卖,此后其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因普京打击寡头,而被判以偷漏税款的罪名被捕入狱)。反而,在石油管道开通后,铁路的运输量很快就减了下来,目前管道和铁路的原油运输量实际为目前中俄两国实际石油贸易量的两倍左右,这说明贸易量不高并不完全是几个设施问题。

  这种现状只能说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油气生产乏力,尽管在这些地区有着极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储量,但由于投资不足,俄罗斯油气企业无论是在上游的勘探开发领域还是中下游的管道设施和炼化环节都没有太大作为。尽管此前,BP秋明曾经有意在西伯利亚有番作为,但最终也被俄罗斯嬗变的政策摇摆和自闭的商业投资环境所扼杀。

  今天,在欧洲市场不振的无奈下,普京似乎再次把注意力投向了东方,他试图要借“强劲的中国经济之风吹动俄罗斯的风帆”。作为真正的“双头鹰”,俄罗斯既要向西努力维持欧洲的既有利益,同时也要加速东进,提高其影响力,并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普京真的能有所作为吗?似乎只有充足的资本介入才能完成普京的雄心。

  在当今全球资源贸易的版图中,能源贸易占据半壁江山,可见能源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仅石油一项就占了全球贸易总量的四成,石油天然气是一个真正的全球化工业。

  进入21世纪以来,石油工业每年的资本投资额都在三万亿美元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工业,技术和资金在这一工业同等重要。中俄都曾经以不同于西方的模式发展了自己强大的石油工业。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下,曾经的成功模式似乎已经失去了魔力。而能不能把全球资金吸引过来,成为了今天这个工业能不能快速发展的极为关键的因素。

  美国能源产业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2005年美国油气上游的现金流是1600亿美元,当年油气上游的资本投资是1100亿美元,现金流超过资本投资三分之一,美国油气上游有富余资本向外投资。2012年,美国油气上游的现金流是2200亿美元,油气上游的资本投资是3500亿美元,资本投资超过了当年实现现金流的1300亿美元,美国其他行业及境外资本大量地流入了美国油气行业上游,尤其是大量地流入到了页岩气和页岩油领域,其中中国成为了美国页岩气产业的最大投资国。

  尽管,北美非常规油气革命的成功,取决于技术进步,但更重要的是巨额资本流入后所产生的巨大推动力。在这一过程中,金融创新、企业家精神等等都起着关键性作用,美国再次向世界展示了其强大的竞争实力,更解释了竞争力背后的真谛。

  不可否认,俄罗斯石油工业有很强的自我发展能力,但面对全球能源转型的新态势,俄罗斯油气工业也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

  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以下简称俄气)为例,尽管俄气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商,年产天然气5000亿立方米,但去年俄气纯利润只有微不足道的2.7亿美元。俄气对国内消费者巨额的补贴严重地伤害了俄气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严重地制约了俄气对上游生产的投资能力。

  中俄天然气合作尽管始终因价格问题而无法妥协,但对俄罗斯而言,上游生产缺少必要投资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我在和奥利格.迪米科霍夫先生的讨论中,价格和投资始终是话题的中心,此外,中俄油气合作不仅是合同谈判和贸易安排问题,更有制度创新、企业家精神、文化交流和筹融资等诸多更深更广层面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不仅需要加深中俄政府间交流和互信,同时加强中俄商、金融、学界的广泛交流也显得极为重要。对此,奥利格.迪米科霍夫先生似乎也表示认同,因为他明确告诉我,俄杜马能源委员会主席交给他的另一项明确任务,就是建立和加强俄罗斯商界、金融界和学界与中国同行们的交流。

  我告诉他,差不多每周我都会与来自于美国的朋友、同行或学者见面,海阔天空无所不谈,而他则是我近半年来见到的第一位俄罗斯个人。从这一现象足可以看出中美关系与中俄关系的巨大差异。

  因为,没有全方位的、宽厚的且更开放的民间交流的基础,中俄现实的互补优势不会自动实现。我期待中俄油气合作能有新的进步新的局面。

工博士工业品商城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商城( www.m.eepottsltd.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电话:021-31666777
新闻、技术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邮箱:syy@m.eepottsltd.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