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为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国家发改委提出12项举措强化节能减排任务,并将淘汰落后产能4500万吨。
控制,常被提及却总在失控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并非新鲜词。2004年,国家发改委制定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并经国务院批转。纲要规定,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24亿吨标准煤以内;2007年,国家发改委制定“十一五”能源专项规划,将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调整为27亿吨标准煤。而实际上,我国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为32.5亿吨标准煤,已经提前十年超过2004年提出的“2020年控制在30亿吨标准煤左右”标准。
由于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的比重一直最大,因此在能源总量控制中,煤炭就成为关键部分。专家对记者表示,煤炭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二者在根源上应该是一致的。
根据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将控制在39亿吨左右,该目标能否实现还是个疑问。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对记者直言:“前几年其实一直都是在喊口号,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投资持续高速增长,煤炭消费很难得到控制。”
记者曾在走访煤企和矿区时,针对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询问相关负责人,其生产产能是否相应减少,对方称:“知道有这个政策,但上面具体还没有安排下来,我们没有限制产能。”有部分企业甚至直接表示,计划产能还要增加。
这种现象并非偶然,在今年3月召开的2013年动力煤市场供需形势分析会上,就有专家分析指出:“由于固定成本高,减产不易,因此,不少煤企喊减产也仅仅是一个口号,甚至还在不断地增产,他们都期望别的煤企先行一步。所以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尽管产能过剩,尽管煤价不断下跌,但煤企并不会因此而减产。”
7月2日,在2013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下称《年鉴》)发布会上,BP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夫·鲁尔称,2012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为1873.3百万吨油当量,同比增长6.1%,在全球煤炭消费总量中的比例首次超过50%,已达到50.2%。
总量,不仅仅是简单量的控制
有专家表示,煤炭消费总量已到了不得不控制的地步。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秘书长赵家廉也向记者提到:“经济的突飞猛进,同时伴随着投资过快增长,和煤炭消费总量的不断增长。这并不利于环境保护,不利于煤炭的安全生产,也不利于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煤炭总量的控制,并非仅是简单量的控制,也不是一个任务指标量的简单执行,还关乎高耗能产品的增速等多方面因素。现在所提到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其初衷和前几年也是不一样的。煤炭行业分析师李廷告诉记者:“前几年是由于煤炭消费持续快速增长,资源总是供不应求,为缓解供求压力,提出要进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而现在更多的是从环保角度,为实现节能和低碳而进行的控制。”
李廷同时表示:“煤炭消费控制不能是单纯的控制煤炭消费量那么简单,影响因素很多。”他进一步向记者解释,煤炭消费总量能否得到控制从高到低至少有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结构、能源供应结构、煤炭使用效率这几方面因素。前几年,这几方面都无助于煤炭消费总量的控制。但随着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经济结构却还是靠投资拉动,还属于被动调整,高耗能产品增长也依旧比较快,这肯定不利于煤炭消费总量的控制。
过度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通常带来很大的节能减排压力。赵家廉强调,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关键在于调整能源结构。
从能源结构来看,在能源消费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中短期内能大规模替代煤炭的只有天然气。因此,李廷认为:“让煤炭消费量得到控制,必须要进一步加大常规和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和进口。”
试点范围缩小,但更具实践性
早在2010年5月26日,环保部、发改委、能源局等9部门就出台《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并首次提出,我国将在“三区六群”地区(即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辽宁中部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开展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试点。
而这次将控制试点范围缩小,是不是也意味着国家对煤炭消费总量开始进入实质性的控制阶段?有关方面负责人虽未给出明确答复,但发改委一位人士表示:“在试点地方,不仅要控制煤炭消费总量,还将更加注重设备的能耗水平。”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会长房维中指出,“规定能源消费总量,不仅是为了约束地方的扩张冲动,也是为了履行国际上所承担的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他同时强调,能源决不能敞开口消费。
之前,北京、上海、天津、江苏、珠三角等省区也陆续拟定过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自1998年实施第一阶段防治大气污染措施以来,北京已逐步淘汰燃煤锅炉,核心城区基本告别燃煤时代。
今年,国家选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山东城市群为试点,是否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呢?在李廷看来,之所以选这些地方为试点,是因为这些区域都是经济发展程度高、人口密集度大的地方。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需要通过减少燃煤来降低污染。更重要的是,这些区域煤炭产量普遍不高,是典型的煤炭调入区。让这些地方减少煤炭消费量,可通过将煤炭调入变为电力调入,来解决这些地区的能源供应问题,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也更容易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