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就像变魔术一样让大量报废的矿山液压支架立柱“起死回生”,继续服役,为实现“绿色矿山”开辟了一条捷径。
2013年11月8日,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江信达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大陆激光集团有限公司,在安徽淮南市新集一矿共同组织召开了“液压支架立柱激光再制造产品”评审会。记者在现场亲身感受到了再制造这项技术在矿山综采设备液压支架立柱上的成功应用,它将引领矿山设备技术升级、产业升级走进新时代。
与会专家听取了国投新集股份有限公司设备维修中心主任韩奇所作的使用情况报告和沈阳大陆激光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刘豫所作的技术报告,又到现场考察并见证了再制造产品与电镀铬产品使用情况对比后认为,通过15个月的下井使用,经激光熔覆技术再制造的报废液压支架立柱在井下实际使用寿命都超过了传统的表面镀铬的新液压支架立柱。
这一事实表明,该技术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巨大。可以预见它还可以运用到新产品的制造中。
据介绍,激光熔覆技术就是利用大功率激光束聚集能量极高的特点,瞬间将被加工表面微熔,同时使零件表面预置或与激光束同步自动送置的合金粉完全熔化,获得与基体冶金结合的致密覆盖。该技术热影响区小,覆层性能可梯度功能控制,熔覆层与技术基体冶金结合,可靠地解决了镀铬层孔隙多和结合力差的问题,是实现“好钢用到刀刃上”的最佳工艺手段。
整机性价比亟待提升
众所周知,煤矿机械主要包括掘进机、采掘机、刮板运输机、液压支架等,是煤炭企业实现机械化综采,建设高产、高效、安全矿井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矿井工作的特殊条件决定了煤机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是高效、低故障率才能最大化地创造价值。换言之,高性价比将带来高收益。
但由于井下工作环境和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导致传统工艺制造的煤矿机械在使用过程中的表现往往差强人意,常常出现腐蚀、磨损、变形、开裂等多种情况,如滚筒采掘机截齿磨损、刮板输送机中部槽磨损、液压支架油缸的腐蚀等,必然会引起整套装置运行不稳定,带“病”运行的设备对于井下作业的人员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安全隐患。且不说设备停运导致减产,仅设备维修或更换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以液压支架为例,其正常使用周期最少应在一年以上,如果因油缸锈蚀而升井维修,大修周期一般为半年,维修费用是整机的30%左右。再加上传统电镀工艺所使用的六价铬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铬雾、废水、废渣等影响生态环境的物质,有悖于国家绿色环保的要求,不利于节能减排,国家对此的监管力度如今在不断加强;同时,设备升井维修、制造新品也会消耗大量能源。
为此,韩奇表示,我们将加大激光熔覆制造与再制造应用力度,由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江信达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江陆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在国投新集成立激光熔覆再制造维修中心,为安徽及周边地区进行激光熔覆再制造服务。同时,对公司失效和报废油缸进行激光熔覆再制造,充分利用资源。对后期采购的液压支架也采用激光熔覆技术进行立柱加工。与此同时,还要组织攻关,对立柱中缸内壁进行激光熔覆;对煤机销轴、乳化泵曲轴、电机转子轴等异型件进行激光熔覆再制造技术处理。
引领煤机行业技术进步
作为率先将激光熔覆技术应用到煤机制造领域的重庆大江,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生产矿用液压支架以来,先后为国内数百家以及海外用户生产提供了涵盖各种地质结构、产品类型的矿用液压支架。三十余年始终如一的优异品质为该公司在用户中赢得了赞誉,也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
然而,大江人并没有沾沾自喜。支架使用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技术瓶颈———易腐蚀问题,始终无法突破,这时刻提醒他们容不得丝毫的懈怠。在行业内,液压支架油缸外圆表面普遍都采用电镀铬技术进行防护,对于井下十分复杂的作业环境,其抗腐蚀能力远未达到理想状态。如何改变液压支架油缸的表面防护技术,提高油缸乃至支架整机在井下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使用寿命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行业内还在纠结于传统工艺的改进提升时,重庆大江敏锐地意识到,激光熔覆技术将是未来引领表面防护技术的潮流。于是,他们率先在行业内进行激光熔覆技术应用与液压支架油缸表面防护的研究。经过反复地探索和实验,成功地将激光熔覆技术引入液压支架油缸生产加工并实现批量生产。
公司先后为全国各地煤矿生产和维修了数千件采用激光熔覆不锈钢技术加工的油缸,其中包括为国投新集、内蒙建元、山西汾西、重庆能投等全新制造不锈油缸,为神华集团、国投新集、淮南矿业、重庆能投等报废油缸进行再制造。目前该公司已经建成激光熔覆生产线,具备年产200万平方分米的激光熔覆表面加工能力。
再制造市场亟待规范
记者了解到,目前再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汽车零部件和机电产品两大行业。国家发改委已经确定了14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和35家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企业。仅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工作,中央财政先期就已经投入了8000万元。下一步,国家将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形成全社会愿意用、敢用、会用再制造产品的社会氛围。
2010年以来,伴随着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志的正式启用,有力地推动了该产业的市场化和专业化,大大提升再制造产品的整体形象和营销能力。而按照《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规定,再制造产品都应在显著位置进行标注。业内人士分析,国家对再制造进行试点工作,正是为了建立完善的准入标准,未来机械再制造同汽车行业一样,也会下发统一标识。
从国家产业政策层面,鼓励逐步用清洁生产技术替代传统制造工艺,通过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减少工业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将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为此下发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荧光灯等6个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节[2012]586号),激光熔覆技术以具有绿色环保、安全、节能减排等众多优点,被列为国家推广使用的清洁生产技术。
工信部在《通知》中要求,企业作为应用清洁生产技术的主体,要把应用先进实用的技术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作为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从源头预防和减少污染物产生,实现清洁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央企业集团要积极支持所属企业应用推广方案中的清洁生产技术,对相关示范推广项目要优先列入集团项目实施计划并提供资金支持。
尽管如此,与会专家还是很担忧,产业化、市场化是再制造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然方向。如果不能改变现有的“重生产、轻营销”的怪圈,必然会对再制造产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核心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