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今天多家媒体报道,据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人士透露,按照国务院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和减少行政审批的要求,发改委要求取消煤炭经营许可证。
煤炭经营许可证是煤炭生产贸易企业的核心证照,决定企业是否有资格参与煤炭经营,它的初衷是为了维护煤炭经营秩序。但是随着煤炭市场化和煤炭物流产业的发展,继续利用计划经济的手段干预市场反而增加了交易成本,并形成行政寻租。特别是最近几年发改委要求各地对经营企业总量控制并不断压缩,但实际上多数省份煤炭经营企业数量都超过配额,因此获得这张证照的交易成本逐年攀升的同时也催生了经营许可证待办、转让的灰色渠道。
发改委酝酿取消煤炭经营许可证被专家评价为是割肉放权,显然政府减少审批环节将有利于企业根据市场状况、资金实力参与市场竞争,煤炭的竞争将更加完全。这无疑会带来煤炭市场的革命性的变化。有评论认为,许可证早就该取消了,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这一观点表示赞同。
林伯强:许可证一度对市场造成了混乱,特别是煤炭市场很紧的情况下,比如2010到2012这段时间,煤炭市场特别紧,能源价格一直往上走,这个许可证造成了很大的寻租空间,也造成很大的交易成本。今年年初国务院把电煤跟市场煤,计划煤跟市场煤并轨了,今后整个煤炭市场的价格以竞争的方式出现的,这在国务院的整体改革的方案里面已经明确的提出。在整个竞争大环境底下再设行政的许可证就会存在问题,因此这个改革是必须的。一系列动作将使得今后整个能源行业更加竞争,更加有效,取消许可证是很重要的一环。
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煤炭的价格已经连续18周出现下跌,有人说这个曾经高利润、高增长垄断的行业已经告别了黄金十年,现如今的情况是产能过剩,下游的电企、钢企拉动需求乏力,进口低价煤也对国内煤炭行业造成冲击。低迷之下取消经营许可证从长远看肯定有利于行业的发展,但当下取消许可证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肯定会带来一定的震动。
林伯强:我觉得对于整个行业的物流会有震动,但是对于价格倒没有特别大的影响。受损失的事那些拥有许可证的机构,对于市场竞争市场定价的影响不会特别大。
有煤炭贸易商担心如果没有许可证之后,进入的门槛大幅降低,从而导致整个的市场环境会比较乱。林伯强认为,这个担心至少在现阶段是多余的。
林伯强:这就是大家经常说的“一放就乱”,但反过来说,不放怎么知道会乱?我倒觉得这个担心至少在现阶段是多余的,门槛降低对于竞争有好处的,也可能造成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但是这不应该妨碍整个大的改革。在整个大的改革当中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觉得这个不应该成为不改革的理由。
另外,降低煤炭行业的门槛,整个煤炭行业特别是贸易环节很有可能会出现一次重新洗牌。脱颖而出的企业必然是经营能力有效的,经营活力比较强的,真正失败的是以前仅仅靠着许可证的那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