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环境亚健康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董事局主席高尚全在致辞中指出,健康力量是增强企业活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到中等收入的发展水平,进入到发展型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全社会都在关注改革红利是否能够在一个共生共长的健康环境中,让企业公平、公开、公正地分享。而共生共长的健康环境是全社会关注的未来中国企业健康发展的风向标,它能验证国企和民企能否共生、共存、共进。
据介绍,《2013中国企业健康指数报告》选取309家制造、信息技术、销售和建筑等企业,采取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从企业家精神、企业行为和商业环境三个维度入手,通过对“创新力、创业力、领导力、竞争力、合规力、责任力、市场力、服务力和包容力”九个健康元素的研究,分析了我国企业的健康状况。根据企业“要素得分的高低和要素间得分的均衡”两个标准,要素得分越高,企业的健康程度越高;要素间得分差异越小,企业的健康程度越高。
实际上,健康的环境旨在为所有企业提供一个市场化优胜劣汰的公平环境,谁资源配置效率高,健康的环境就应该支持谁,不分国企、民企还是跨国公司。但经过研究,我国民企和国企在企业健康方面,特别是在商业环境方面,差异明显。其中原因是民企和国企地位不同,待遇不等,政策不均,福利不一。
报告认为,国企在政府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的环境优势明显,导致国企企业家对国企身份认同感强。而民企企业家对民企身份认同感低,表明国企和民企没有生长和生存在一个公平共享的商业环境之中,我国的商业环境还处于亚健康状态。
企业发展生态失衡
《2013中国企业健康指数报告》显示,国企的得分主要集中在50分~80分区域,民企的得分主要集中在50分~70分区域,说明企业家对国企和民企的总体看法基本上没有倾向,对企业健康评价没有偏见。但从我国企业总体健康得分来看,国企的得分比民企的得分更分散。相对而言,企业家群体对民企健康水平的看法比较一致,对国企健康水平的看法则比较多样。
国企与民企在商业环境的健康状况对比分析中,首先是包容力方面两者差距巨大,其次为服务力。表明国企在政府政策、政府支持、媒体关注、公众包容、社会资源等方面,都得到了优先、优越、优厚的服务及包容。
但在商业环境中,得分高低并不等同于健康的好坏,得分高可以是正能量,也可以是负能量,如何定论取决于客观分析。比如,国企赢得包容力的高分,说明政府主导的商业环境更加偏爱国企。实际上,国企在包容力健康方面的表现,得益于政府政策和商业环境等,胜在了民企在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方面的弱势之处,两者的竞争缺乏公平性。
根据调查,在企业九个健康元素中,国企的领导力、合规力、责任力和包容力比民企高。其中,国企的合规力最高,为67.16分,表明国企的企业行为的规范性受到较高认可。由于企业性质的差异,在国企中,过错责任的后果通常比民企中更重,再加上国企传统的责任制,使得国企成员普遍倾向于规避风险。
但国企的创业力得分最低,为51.56分,主要是国企的风险规避倾向高。同时,国企体制的氛围和约束、政策对国企的保护和倾斜,使国企缺少创业氛围,对创业缺少基本动力。而且,在创业、创新的时候,国企往往容易受到体制内的制约和决策流程冗杂的干扰。分析指出,创业精神不足,对于组织而言意味着潜藏的长期性危机,对于整个经济而言则是经济活力不足的成因之一。
而民企在企业九个健康元素中,民企的创业力、创新力和竞争力比国企高。其中,民企的创业力得分最高,为73.96分,表明企业家对民企的创业精神总体评价非常高。民企有着自己掌控的平台和环境,更加容易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需求大胆地创业、创新。
但民企的包容力得分最低,为50.60分,说明社会舆论对民企更严格,对民企的支持更少。同时也反映了民企的自我约束不足,社会流行的企业“原罪论”也使其受到诟病。实际上,调查结果凸显了我国企业健康发展的生态失衡,社会资源和和公众包容更多地偏爱给了国企。
资源“雾霾”严重
《2013中国企业健康指数报告》发现,国企和民企都认为,我国环境不确定性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很高,而环境不确定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企业能拥有的资源的不确定性,包括政策、资金、关系等。
但制度壁垒和资源垄断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因此,企业的环境不确定性也会降低。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企和民企得分差异最大的指标是资源垄断。其中,国企在制度壁垒和资源垄断两方面都强于民企,说明民企所处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远高于国企。不过,虽然资源优势是国企的竞争优势来源,但民企的优势是有效利用手中的资源。
报告认为,资源的不确定性有如“雾霾”,使企业看不清方向。相对于民企而言,资源的不确定性高于国企,民企面对的“资源雾霾”比国企更加严重。特别指出的是,“中国企业健康指数”调查发现,我国民企在合规力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其中有民企自身的原因,也有企业环境的原因。
从民企自身角度来看,民企常常要在政令和税费政策上寻找漏洞和机会,一方面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另一方面是为了集中精力在商业活动上。从企业环境的角度来看,行政管制太多,有效监管不足,对于民企来说比国企更甚。
高尚全指出,在未来的十年中,企业健康的发展环境与政府改革成功与否关系密切。而“改革疲劳症”是不健康的企业行为病症,改革如果倒退,则开放和可持续发展都难以为继。所以,共生共长的健康环境就是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的环境,第一是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资料,第二是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第三是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要实现这三点,公有制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如何缩小差距、如何营造平等的环境。值得全社会来共同探讨。
相关报道
中国企业海外交易并购额创新高
普华永道近期发布报告《全球并购市场新动向——新兴市场投资者的崛起》指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在过去五年中掀起了热潮,总投资金额从2008年的103亿美元发展到2012年的652亿美元,五年间增加五倍有余。这一趋势呼应了全球跨境并购市场近年来出现的新动态——新兴市场企业对成熟市场的投资规模超过了反向投资。
从2006年开始,更多的收购资金由高速发展的大型新兴市场投资者流向成熟市场;自2008年至2012年五年间,新兴市场投资者共向成熟市场投资了约1610亿美元,超过了成熟市场向新兴市场的投资投资规模(约1510亿美元)。
在这一并购热潮中,中国自2009年以来已占据五大新兴市场中的领先地位,2012年中国的占比达到历史新高,就交易金额而言,近70%新兴市场对成熟市场的投资来自于中国。
根据交易统计数据分析,国有企业积极锁定原材料、能源和资源型的投资目标。对于民营企业而言,高科技、消费类行业则更具吸引力。
在过去五年中,通过一系列的海外并购实战,中国企业在并购目标选择和交易执行上积累了大量经验。但是,无论从交易前建立长期战略,交易中的项目管理和沟通、尽职调查、并购融资、审批流程,还是交割后的整合管理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都存在不少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