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数十年间,陆燕荪先后担任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总经理、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等要职,并主持参与制定了中国能源装备发展战略和规划,为筹划制定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路线图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位在中国机械工业戎马倥偬半个多世纪的老人,谈起他最熟悉的电器工业,依旧饱含激情。在他看来,在机械装备工业领域,电器工业是距离制造业强国梦最近的产业。
情系电器
对于中国的电器工业,陆燕荪有说不完的故事和道不尽的情愫。
1949年,中国的发电装机容量为185万千瓦,发电量为43亿千瓦时,分别位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2012年,中国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1万千瓦,发电量上升至近5万亿千瓦时,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电力大国。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60多年的中国电气化大潮中,陆燕荪几乎参与并见证了全程。
1933年底出生的陆燕荪于1954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金属热处理专业毕业,随后进入哈尔滨锅炉厂工作,从技术员、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至1980年出任总工程师,3年后升任厂长。
经过多年基层的历练,自1984年调任为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总经理,再到此后出任中国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陆燕荪在越来越广阔的平台上践诺他的制造强国梦。
2013年7月,在“装备工业发展形势分析会”的演讲台上,陆燕荪在提到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方向时指出,2030年的目标是,我国成为制造强国,其中部分产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在机械装备工业领域,他最为看好的产业,正是他为之奋斗了数十年的电器工业。
“可以说,电器工业是最有希望(实现制造强国)的产业。”他随后补充道,因为从产品功能等指标来看,我国的电器工业都已经位居世界前列,比如,我国拥有数十台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有全球最多的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项目。
“当然,其他国家也没有这么多长距离输电的需求,没有这个市场。”陆燕荪清楚的认识到,光鲜的数据背后有其客观因素的存在,“我并不认为,中国电器工业现在已经站在世界最领先的地位,但确是最有希望实现的。”
在他看来,电器工业的重中之重是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使用价值,由此培育“中国品牌”。“我和许多同志谈到这个事,不少人连质量可靠性的概念都没有。”陆燕荪为此表示担心。
不要对外封闭
在50多年的从业经历中,陆燕荪没有少和西门子、ABB、GE等跨国巨头打交道。他既是为我国机械工业设备国产化助力的功臣,也是搭建国际化沟通的桥梁。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进了几台亚临界火电机组设备,在和GE公司谈判时,对方提出产品生产所用材料必须全部采用美国钢号。时任哈尔滨锅炉厂总工程师的陆燕荪担心此条款成为将来“卡脖子”的要害,提出尽可能采用国产牌号的材料,并最终说服GE公司,成就了国产材料在引进发电机组中应用的首例。
2003年深秋,陆燕荪获悉某外资企业对沈阳变压器厂的收购谈判进入尾声,他敏锐地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一旦这家国内最大的变压器设计制造企业被外资企业收购,很可能造成未来中国变压器市场的垄断。
“国有企业改制,就是一卖了之?我不赞同。”他当下写报告给国务院主管领导,直陈其害,最终成功阻止了该并购,并促成了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对沈阳变压器厂的收购。如今的新沈变,已是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的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然而,这些举措并不意味着陆燕荪“排外”。“不要因为我们搞国产化,就对外封闭。”他反复强调这一点,并回忆起多年来和GE公司“交手”的收获。
陆燕荪很欣赏GE公司的“经营哲学”,“很多国外企业来中国谈合资,一上来都是要求控股,GE不是,他们告诉我,我入你的股,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在董事会中取得话语权、知情权,你的产品要优先保证我的需求,我要知道你的真实成本,然后按比例加上一定的利润(计算订单价格),而不是通过投标。”
“要学习他们是如何利用我们的资源的。”陆燕荪指出,企业是制造强国的主体,应着力培育一批具有产品出口、资本和技术输出能力的跨国企业,并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加速创立国际知名品牌和销售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