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21-80392549

廖永远——西气东输工程推进能源装备国产化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4-10-22 来源:[标签:出处] 作者:[标签:作者] 浏览次数: 89
核心提示:
近年来,中国石油在国家能源局的领导以及有关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国家能源通道建设需求,大力推动油气管道重大装备国产化工作,实现了X70、X80钢材、钢管及管件、焊机、吊管机等施工装备,大功率压缩机、球阀等站场装备的国产化,并大规模应用于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等国家重大油气管道建设,推动了我国油气管道行业整体技术进步,带动了国内冶金、机械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保障了国家能源通道顺利建设。

  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以及正在建设的三线,是我国能源输送系统的大动脉,总长接近2万公里,约占我国目前长输油气管道总里程的三分之一。西气东输一线全长4200公里,钢级X70,管道直径1016毫米,设计压力为10兆帕,年设计输量120亿立方米,2004年10月全线建成投产,是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条世界级天然气管道工程。西气东输二线全长9100公里,包括一条干线和八条支线,主干线钢级X80,管道直径1219毫米,设计压力为12兆帕,年设计输量300亿立方米,2012年12月全线建成投产,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的大型管道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X80管线钢管用量最多、距离最长、输气压力最高、管径最大的管道工程。西气东输三全全长7370公里,包括一条干线、八条支线、三座储气库和一个LNG应急调峰站,主干线钢级X80,管道直径1016-1219毫米,干线设计压力12兆帕,年设计输量300亿立方米,2012年10月开工建设,是国内首次引入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建设的大型输气管道工程。

  西气东输系统工程建设直接带动国内钢材、设备、材料、施工及天然气利用等相关产业发展,带动相关投资8000多亿元。工程建设完成后,将使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比例提高两个以上百分点。据测算,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每年700多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可以替代1.79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工业粉尘等有害物质排放量574万吨。西气东输大通道的建设对于完善我国油气战略通道、扩大海外天然气引进规模、保障和改善民生,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带动我国相关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协调增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截至2012年底,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已向上海、浙江、江苏、湖北、广东等东部沿线地区,累计输送天然气1400亿立方米以上,少排放二氧化碳6亿吨以上,不仅有力支持了中东部地区经济建设,也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重大贡献。

  回想工程建设之初,困难重重,管道建设需求量最大的X70、X80钢材和钢管,以及投资最多的大功率压缩机组等装备全部依赖进口,不但价格昂贵,而且交货周期长,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更为严重的是我们不得不长期依赖国外制造商而受制于西方国家,一旦出现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中国石油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的支持下,立足公司科技资源,联合国内相关行业的优势企业,打响了一场油气管道关键装备国产化攻坚战,实现了油气管道材料和重大装备的国产化。

  西气东输工程装备国产化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高钢级管材和钢管的国产化,包括管道线路用X70、X80钢材、钢管、管件等。另一类是重大装备国产化,包括焊接机、吊管机等工程施工关键装备和压缩机、各种阀门以及执行机构等站场重大装备。

  在高钢级管材国产化方面,从2000年开始,中国石油就组织国内钢厂、管厂、科研院所等十几家单位开展实验攻关。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国内宝钢、武钢、鞍钢等15家钢厂生产出了X70、X80钢级板材,宝鸡钢管、渤海装备等多家制管企业建成了13条生产线,生产出X70、X80不同壁厚直径1016-1219毫米螺旋焊缝钢管、直缝埋弧钢管,以及适用于特殊地区的大应变钢管,正在开展X90、X100钢材和钢管的小批量试制工作。国内十多家企业具备了生产不同钢级、不同壁厚管道公厕用热弯管、三通等管件的能力,带动了一批企业的转型升级。仅西气东输二线使用X80钢管251万吨,相当于西二线之前全球使用X80钢管20年的总和,西气东输二线干线采用X80钢管、1219毫米管径、12兆帕压力,比双管X70钢管、1016毫米管径、10兆帕压力,节约投资130亿元,降低输气能耗15%,节约施工占地1.44万公顷,总体降低工程投资269亿元。

  在重大装备国产化方面,从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建设开始,中国石油组织内部力量自主研发了管道全位置自动内、外焊机、间隙可调式对口器、大口径冷弯管机等施工设备,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仅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机就使用了110台套,形成了9个全位置自动焊机组,焊接一次合格率达98%以上,比手工焊和半自动焊焊接效率提高2-4倍。施工装备的国产化大大降低了工程投资,缩短了工程建设和引进设备周期,为西气东输工程顺利建设提供了保障。

  施工装备国产化是工程建设的重要保障,但是站场重大装备国产化却是影响我国能源通道安全的关键因素。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共有50多座压气站,压缩机接近200台,大口径全焊接球阀、泄压阀等关键阀门及执行机构上万台。中国石油在国家能源局的领导下,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大力支持下,联合沈鼓集团、中船703所等国内优势企业,实现了20兆瓦级高速直联变频电驱压缩机组、30兆瓦级燃驱压缩机组、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球阀等重大装备的国产化,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已推广应用电驱压缩机19台,建成国内第一个全部国产化机组的高陵压气站,并投入商业运行。3台30兆瓦级燃驱压缩机组即将在西三线烟墩站使用。131台球阀成功应用于西二、西三线。国产化设备创产值15亿元,比进口产品价格下降20%以上,供货周期缩短3个月以上,运行成本节约8%以上。

  中国石油联合国内企业,依托西气东输工程,实现了高钢级管材、钢管和重大装备的国产化,彻底摆脱了对国外产品的依赖;实现了我国管道建设技术从追赶者到领跑者得成功跨越;实现了我国钢铁制造业从大到强的华丽转身;实现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成功转型。油气管道装备的国产化不但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而且对于发展我国油气管道工业,带动冶金、制管和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经济增长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总结这些年在油气管道工程建设中推进装备国产化工作,有几点感受:一是国家部委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是实现国产化的关键;二是以重大工程应用为导向,是实现国产化的基础;三是建立政府指导,产学研用联合攻关机制,是实现国产化的保障。正是得益于这些成功经验,中国石油的装备国产化工作才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基础上,中国石油将按照国家能源局的要求,认真履行国家石油公司的三大责任,大力推进国产化工作,充分发挥国内行业优势,创新联合攻关机制,为国产化装备提供技术标准、试验场地、优先采购等全方位的支持,全力支持国产化工作,与兄弟行业一道加大联合攻关力度,加快推进国产化进程,全面推动我国能源装备的国产化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工博士工业品商城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商城( www.m.eepottsltd.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电话:021-31666777
新闻、技术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邮箱:syy@m.eepottsltd.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