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看似不可阻挡的出口步伐是否被该国的能源政策所削弱?也许这并不只带给人们所谓的担心害怕,亦或充满希望。
2011年之后,随着日本福岛核灾难引发的海啸后,德国在承受舆论压力下也不得不在快速发展能源期间逐步减少该国的核计划。在德国关闭大约一半的核电站之后,预计剩余的将于2022年被关闭。
德国已经开始彰显其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决心,为此加紧步伐。政府的目标是到了2025年全国40%的电力来源于风力发电、太阳能以及波浪发电,到了2035年全国60%的电力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当然德国政府的最终目标是全国80%的电力需求来源于可再生能源。
德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野心极高,但是同样也被证明其开发的过程极其昂过。2006年,第一季度德国核能产生的发电量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而这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占全国的总发电量为12%,但是由于可再生能源开发是昂贵的,所以从前者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一直是个昂贵的命题。
在欧洲,德国人支付着最高的电价。柏林居民用电价格,包括税收与伦敦相比高出60%左右,同样也高于整个欧洲平均价格的40%。德国能源部长西格玛尔?加布里尔表示,通过最近的估计,德国推动可再生能源每年花费约240亿欧元,这个成本每年都高过德国军队,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德国很有可能将面临限制工业化的戏剧性。
德国过高的能源成本正在排挤着欧洲的钢铁制造商,有谁会愿意支付双倍的电力成本以及高于美国四倍的天然气价格成为德国的生产商?
日本决定停止其核计划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该国家从1985年开始转向最小的贸易赤字,而德国决定停止其核计划带给了该国的转变。德国政府已经开始通过削减绿色能源补贴,计划批准增加三分之一的燃煤电厂将会在未来几年内做出回应。
毫无疑问,近几年德国能源高企由于昂贵的可再生能源成本将会转投能源密集型重工业。但总体而言,德国的能耗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和出口商。德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是比较低的工业化国家,虽然德国高于日本人均消耗的6%,但是却只有美国的55%,韩国的71%。
欧洲委员会最近的一份报告对最能源的使用指出,在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的能源成本之间的差异导致美国高能行业专业化,日本和欧洲的企业转移到低能量密度和更高的附加值生产,但指出,当他们在同行业中经营,欧洲和日本的公司往往更有效率。
实际上,德国能源投入超过90%的工业只占收入的1.6%左右。
尽管能源价格的上涨将进一步推动德国出口,也就是说钢或者铝的生产将产业转移到附加值较高的领域,这很可能有较少的竞争。于此同时,公司很可能以及劳动力成本以补偿。压力将抵消这种打击国内需求进一步增加德国出口。
换句话说,更高的能源价格可能会倒行逆施,导致德国政策制定者,以提高该国已经盈余的账户进一步顺差,相反,许多观察家担心全球贸易失衡,就像日本政府试图通过贬值日元,以提高自己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