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技术人员培训应更注重于对具体问题的实际应对能力”
“关键不在于可再生能源增加了多少,而是传统能源减少了多少”
——专访中德政府合作项目“风电研究与培训”项目主任杜博斯
中国电力报、中国电力新闻网 记者 彭源长 朱怡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中德“风电研究与培训项目”。该项目在推动中德两国风电合作和交流方面主要取得了哪些成绩?杜博斯:2001年,中德两国政府签署了政府间合作项目“风电研究与培训”,我参与了项目论证工作。并从2005年起至今作为“风电研究与培训”项目的技术主任负责了项目的执行工作,主要从风电运维、技术服务、研究和教育等方面对中国的风电发展提供帮助。
目前,中国电科院在风电并网分析、风电试验检测、风电功率预测、风电技术标准等领域已与欧洲有关科研咨询机构开展了合作,并迅速建立了相关试验研究能力,为推动中国风电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记者:请您评价一下中国风电技术发展情况。
杜博斯:从纯技术角度来说,目前中国和国外的风机在制造技术等方面差距不大。关于风机的设计方面,目前常见的方式是由国外厂商设计,国内企业制造。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中国制造出来的某款风机与其他企业制造的看起来很相似。当然,这在中国风电产业发展初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但是之后应在这基础上自己设计和开发新的、更好的风电技术。中国的风机制造商能够真正走出去的还不多,但是中国风机较低的价格已经造成了全球范围风机制造成本的下降,这对于风电产业发展是有 利的。中国风机制造商在出口风机的时候应注意的一点是,可与相关金融机构合作,设计完整的市场方案,以方便国外的风场业主向银行贷款。
记者:风电运行方面呢?杜博斯:最重要的差别就在这方面。风机投入运行后,中国的风电场通常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在风机本身区别并不大的情况下,可以判断是风机运维人员的操作原因造成了上述问题。我观察中国的工程师,容易拘泥于学校课堂中学到的书本知识,当他们面临实际问题时候缺少经验。
记者:德国这方面是什么情况?杜博斯:德国更注重于培养学生们在面对具体实例和故障问题出现时的应对和处理方法。而这正是我目前“风电研究与培训”所要解决的重点。
德国可能有所谓超现代的经济体系,不过这个经济体系的中心思想非常传统,那就是每个人都应该习得一项与工作相关的技能,即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下的学徒培训体系。在学徒的三年左右时间里,每年有8至9个月学习实际的工作,学徒工从一开始就拿工资,其余的时间他们就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如果只学理论,就像通过读书来学游泳一样。而中国的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学习,那确实是种广泛和不错的教育,但是从职业上讲,这些学生也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发散思维。
记者:再详细问一下,中国风机在运行 当中比较多出现的是哪些问题?除了运行技术上的原因,还应该有管理方面的原因吧?杜博斯:从问题种类上来说中德两国是类似的,无非是叶片出现裂缝或者齿轮箱故障等。
管理上中国大部分风场业主都是大型国企,而德国较多的是小型的、分布式的、个体投资并且私营的风场。这就可能导致态度上微妙的差别:前者很多是必须得做,而后者是主动去做。举例来说,德国的风机在投入运行之前一般有两到三年的测试时间,相比中国目前几个月的测试时间要长得多。
记者:在中国,风电并网难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您认为主要问题在哪儿?杜博斯:我认为这跟市场体制有关。
中国的风电审批规划与电网在市场衔接上存在一些问题。审批了的风电项目必须同时有配套电网送出工程。但是电网公司缺少足够的激励去投资建设电网,它无法从中获得经济收益。
德国在几年前也存在大面积弃风的问题,但和中国弃风的原因不同。在德国建设电网工程的审批程序很繁复,时间很长,当地居民也可能抵制,导致启动司法程序,电网建设中断或者改道。不同的是,德国的电网公司愿意建设风电接入通道,因为德国的可再生能源法对于beplay规则 发展有一套很好的补贴和惩罚措施,甚至风场业主还能从罚款中获益。而中国虽然也规定了可再生能源必须全额上网,但是只有规定,却缺乏具体执行的方法和保障其实施的奖惩措施。
德国有电力市场交易所,电价是实时浮动的,目前德国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已占到电价的35%。对于德国的电网公司来说,接入火电和风电是一样的,虽然两者的上网电价不同,但是其中的差价会给电网公司补足。这部分差价由德国居民买单,所以德国政府越推行可再生能源发展,德国居民所付出的电价就越高。
记者:最近全球风电乃至整个可再生能源发展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但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去年全球风电增量就首次出现下滑,原因是什么?由于风机运维原因导致的非正常停运与并网接入受阻相比,哪个原因对风电发展影响较大?杜博斯:风电发展取决于技术进步,
更取决于环境和政策。去年全球风电增量下滑显然是由于美国不正确的政策造成的。
目前来看,并网问题对风电影响较大,如果发出的风电无法接入电网并且顺利送出,这样产生的损失比起风机运行故障的损失要大得多。但是我相信几年之后,风电并网问题将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解决。特别重要的是,我们要清楚,风机的使用寿命是20年,五年之后并网问题可能就解决了,可是风机技术、质量和运维水平是贯穿风机整个生命周期的。长远来看风机的运维水平问题更为根本。
记者:风电利用技术,特别是并网技术会出现革命性突破吗?也就是说,风电有可能成为未来稳定的“传统能源”吗?未来风电会在能源结构中可能占怎样的份额?杜博斯:未来风电将在能源结构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每个国家的风资源分布情况不同,所以具体发展前景也有区别。长期来看,不管是风电、光伏还是生物质能,只要是能对全球环境产生有利影响的能源,都应该得到良好发展。
我想特别指出的是,分布式能源是一种很好的能源利用形式。通过在居民屋顶安装光伏板、建立只有一至两个风机的小型风场等方式,让老百姓增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意识,都是很好的。
其实,关键不在于可再生能源增加了多少,而是传统能源减少了多少。我注意到,2013年,中国的火电在新增电力装机中的占比、投资占比、发电量增幅均出现下降,这是一个好现象,意味着对大气减少了大量二氧化碳和粉尘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