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关系着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尚未有哪个国家研发出能够替代蓄电池的新型产品。在对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前提下,蓄电池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发展。
大部分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只有1—2年,据统计,我国每年报废的各类蓄电池多达1亿多只,且年增长率30%。一个中小城市报废的蓄电池数量在万只以上,大中型城市报废的蓄电池数量甚至多达几十、上百万只。因报废后的电池未能及时得到妥善处理,被任意倒置、遗弃、废铅污染了大片土壤和水源,直接危害着人体的健康,这不仅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和资金,也对生态环境构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害。
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发改委、建设部、科技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废旧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在“铅酸电池污染防治和处理”一章中,对报废的铅酸电池应该如何处理并防止污染有了明确的阐述,同时着重提到:“鼓励开展废旧电池资源再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经济,高效的废旧电池资源修复工艺,提高废旧电池的资源再生利用率”。在全球关注环保问题的今天,废旧电池所带来的污染日渐突出,而在电池污染中,铅酸蓄电池尤为明显。
面对废旧电池引发的“电池污染”,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有效措施,抑制电池带给人类二次污染,虽然这样蓄电池的价值一般不会随着蓄电池的一次性使用而消失,蓄电池具有较高的维修和再利用价值,这也是旧蓄电池回收行业长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仅铅酸蓄电池的维护和保养及废旧蓄电池修复和回收的从业人员达数十万人,年创益达千亿美元。
在全国第四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关于蓄电池修复,国家还提出“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举”的政策方针。种种措施可见,我国政府部门对环境污染控制、改善的决心。废旧电池修复,检测贯彻国家政策路线,提高废旧电池的资源再生率,一本万利,即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产生了无数的就业岗位,创造了不菲的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