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科委与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科技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在沪举行,上海智能电气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上海风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上海智能制造装备自动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筹)及上海钠硫储能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同时揭牌。这是上海电气聚集新兴产业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战略的一个重大举措。
上海电气是中国最大的装备企业集团之一。“十一五”期间,集团科技投入143亿元,每年实施30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科技投入率保持4%左右,二次创新、集成创新能力明显提升。2011年集团全年销售收入突破900亿元大关,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持续推进,特别在高效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领域取得突出的成绩,有力推动了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促进转型发展的步伐。通过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增强研发能力,提升产品能级。通过国际合作,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火电设备供应商,三分之一产能走向海外市场;上海三菱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梯制造单体企业。上海电气和西门子、三菱共同投资组建的两家合资企业占集团销售的30%、净利润的42%;通过科技创新,培育了新的“四大优势”:核岛堆内构件和控制棒驱动机构、450吨电渣重熔、核电长叶片、大型焊接转子。
加强集团研发体系建设
上海电气集团现有7家国家级技术中心,23家市级技术中心。去年以来,按照形势发展对科研创新工作的要求,全面推进集团科技研发体系建设。目前集团系统三层构架的研发体系基本建成:中央研究院以主体产业前沿技术研发为主,产业集团技术研发中心以重大产品技术研发为主,重点企业技术研究以制造工艺技术研究为主。前不久,自主开发成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二次再热技术”,有望继“外三”电厂以后,再次刷新全球效率最高煤电厂纪录。每千瓦/时供电煤耗:“外三”电厂为272克,“二次再热”为262克。
最近,集团启动15年科技规划编制工作,年内完成,滚动实施。目前,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正在推进智能微网、智能制造技术研发。整个集团开始对领先10年以上的技术(可燃冰、页岩气、钍基熔盐堆、洋流发电)实行情报跟踪;领先5~10年的技术(燃气轮机、高温气冷堆、700℃技术、IGCC、超导技术、化学储能)开展技术研发;领先3~5年的技术(智能电网设备、太阳能热发电、核电设备设计)进行项目投资。
培育和发展新产业
上海电气经过积极、慎重的选择,正在聚集若干个新产业领域:工业机器人、太阳能热发电、高压变频、海水淡化、节能技术(工厂节能、楼宇节能、空调节能)、化学储能、仪控系统、数字印刷,并多方位探索新产业发展路径。
为推进国际合作,获取技术来源,上海电气在节能技术领域,和施耐德、三菱、开利分别组建三家合资企业;在轨道交通仪控领域,与法国泰雷兹集团合资,外方转让全部技术。
为实现优势互补,培育业务专长,在储能技术领域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国家电网上海电力公司合资组建储能技术公司,发展钠硫电池技术。在太阳能热发电领域与上海工电能源科技公司合作,主攻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关键技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与发那科组建合资公司,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外围设备和应用终端。目前,上海发那科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6%,位居全国第一,2011年销售20亿元,计划2015年发展到40亿元。
为研发自主技术,拓展市场领域,上海电气海水淡化公司为黄骅电厂研制成功了我国首套日产1.2万吨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最近又研发成功日产2万吨、2.5万吨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正在争取宝钢湛江项目。
持续推进产学研结合
上海电气聚焦国家战略,推进产学研合作。在高温气冷堆领域,推进与清华大学的战略合作,以200MW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技术为基础的核岛主设备设计和集中供货为合作重点。在燃气轮机领域,按照上海市政府与清华大学签署的燃气轮机战略合作协议,推进申报国家重大专项的相关工作。在大型铸锻件领域,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同组建了大型铸锻件技术工程中心,已经基本完成核电AP1000大型铸锻件的科研攻关任务。
上海电气集团董事长徐建国表示,上海市科委与上海电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是上海电气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合作协议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和落实,必将推动上海电气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上海电气“十二五”科技创新总体战略是:贯彻全国和上海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在上海电气“再次创业”的关键时期,坚持以“依靠技术进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主线,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beplay规则 和高端装备为重点,提升科技研发、市场开拓能力,努力走出一条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发展的新路。
核心提示: